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彼得前书第三章

 

四 为配偶 三17

  本段经文的宗旨是劝勉基督徒的妻子,能够谆谆善诱,带领异教的丈夫归主。主要包含两大问题:“妻子的顺服”和“妇女的妆饰”。第七节是本书唯一对丈夫的指示,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Section:TopicID=384}1

  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 开始的时候,原文有“照样”的字眼,中文圣经阙如,这是承二2125的话。顺服并非自卑,而是功能上的差别。军队中上士可能比上校能干,但是只有阶级从,尊卑有序,领导统御才能成功。齐家的道理,也在妻子的顺服丈夫,但只是对自己的丈夫,不是所有的男性都须如此。无论如何,这样作乃是快乐家庭的秘诀。

  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 指那些有异教信仰背景的已婚男人。道理有定冠词,指圣经的道理

  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 不听道指用不着多说话,是无言的品行,被感化原为金融用语,指获得、赢取之意。 神花了好大的代价来赢回他们的百姓,不惜牺牲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没有定冠词,指一般的言语:“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诗十九3),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Section:TopicID=385}2

  这正是因看见你们有贞洁的品行 贞洁的品行为幸福婚姻的要素。许多解经家提到奥古斯丁之母摩尼迦的见证:她个人的纯洁敬虔带领了放荡的儿子,成为不世出的圣徒学者;连一生无所事事的丈夫,也在临终前接受了主。

  和敬畏的心 参阅一17{\LinkToBook:TopicID=330,Name=17},二18{\LinkToBook:TopicID=374,Name=18}的注释,此处不赘。

{\Section:TopicID=386}3

  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 这些并非全在禁例,按“云想衣裳花想容”,爱美是妇女的天性,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像“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约六27),这是相同的“希伯来语风”每日三餐,人之必需,但是如果把这种食欲放在追求永生的事以上,就不对了。史载:有妇女去租戒指来戴,以炫耀其“财富”,并把全身包以金银宝石,不许人碰。

{\Section:TopicID=387}4

  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 与上一节所述为强烈的对照,是一种新的衣妆。妆饰原文与“宇宙”同,表示一种井然有序的世界,英文的“化品”由此而出。按此新胜于浓妆艳抹,使女人更具魅力。长久是一4说的不能朽坏。温柔包含了“高雅”、“谦卑”、“有礼貌”、“为人设想”等美德?

  这在 神面前是极宝贵的 妻子的美丽,不在外面的发型衣妆,而是在内在的品德(箴卅一30),虽然有些粗鲁男子视而不见,但在 神面前是极宝贵的,耶和华是看内心的(撒上十六7)。

{\Section:TopicID=388}5

  因为古时仰赖 神的圣洁妇人,正是以此为妆饰,顺服自己的丈夫 虽然社会的时尚追求艳丽美容,珠光宝气,但基督徒妇女应该取法乎上,学习那些顺服的圣洁妇人。所有有信心的妇人都称为圣洁妇人,正如所有的蒙恩男性都称为圣徒。以此为妆饰即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娴静的心为妆饰4节)。

{\Section:TopicID=389}6

  就如撒拉听从亚伯拉罕,称他为主 彼得对基督徒妻子的劝勉以旧约的撒拉为效法的对象,试观创十八的背景,可得一斑。听从为简单过去式动词,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指撒拉习惯性地遵从亚伯拉罕,从一而终,成为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二)指亚伯拉罕得悉其妻将有可能老年生子的时候。如果是后者,那相关经文定为:“我既已衰败,我也老迈,岂能有这喜事呢?”(创十八12)虽然这件事乍听起来,真是匪夷所思,到头来撒拉还是唯命是,顺服到底。

  你们若行善,不因恐吓而害怕 行得正,没有作对不起丈夫的事,心中坦荡荡,“夜半敲门心不惊”,当然就不会畏缩害怕,“虽千万人吾往矣!”

  便是撒拉的女儿了 正如亚伯拉罕是一切信者之父,撒拉也成了基督徒妇女的表率。凡以谦虚、有礼、贞洁、娴静为妆饰的基督徒妇女,都不愧称为撒拉的女儿了

{\Section:TopicID=390}7

  你们作丈夫的 刚刚谈完了六节的“三从四德”,现在轮到你们作丈夫的。虽然只有一节,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前者,其字数的总和也堪比前六节的总和。

  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 也要本章开头就有“照样”的说法,可见顺服的功课,不仅限于妻子,作丈夫的也要如此。保罗有一系列的家庭辅导讲章,其中有一段说:“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弗五21)。情理原文作知识,充分了解并体谅对方的需要。同住有人指出这里有性生活的涵义。

  因他比你软弱 原文作因他是软弱的器皿。人对于脆的器皿,没有不加小心的;越珍贵也就越小心,对妻子也是如此,爱而敬之。

  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 在灵性上,基督徒夫妇是平等的,他们一同承受生的恩典,不分轩轾。

  所以要敬重他 敬重赋予价值之意。这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其时妻子的地位卑微,附属于丈夫,有时形同奴隶,彼得竟敢要求丈夫敬重妻子,实在需要道德的勇气!

  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 阻碍意切断、截断。祷告畅通,没有切断。婚姻关系将影响灵性的关系。你们的有些学者谓仅指丈夫,另一批人却说两者皆有。事实上祷告也应该涉及双方。

{\Section:TopicID=391}17

  当今的时代人不太喜欢谈论“顺服”的事,男人尤其喜欢诵读彼得前书,而不太喜欢弗五21的“彼此顺服”。现代人一直斤斤计较于自己的权利。然而,我们该记得我们所事奉的主,为了我们的罪,忍人之所不能忍的痛,受人之所不能受之苦。因此彼得毫不犹豫地将顺服的功课摆列在我们人生的每一层面之前。

  作者所强调的是:作为配偶的责任而非权利:前面六节是对妻子讲的,不是对丈夫说的;第七节是对丈夫说的,不是对妻子说的。要想感化未信主的丈夫,不在乎像“三元福音”式地疲劳轰炸,或似“电视连续剧”式地目眩神迷,而是给他金钱买不到的东西:“顺服之主的顺服影响”。

  至于追求时尚方面,卫斯理约翰有一句至理名言:“关于衣装方面,我建议我们不必要第一个赶时髦,但也不必是太落伍而敬陪末座”。要紧的是内在的美──“平常心”,大过任何外在的装饰。

  夫妇皆为 神的器皿,虽然妻子较为软弱,无论如何,都为 神所专用,因此夫妇两人,平起平坐,共同享受 神永生的恩典。如果丈夫要妻子像撒拉,自己也得像亚伯拉罕一样,保罗会说:“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弗五25)作丈夫的,不妨顺服一点点,“死去”一些些,则举案齐眉,夫唱妇随,相敬如宾,更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而使祷告畅通无阻。

五 为信徒 三812

  基督信仰的伦理精神应该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在家庭中通行的“夫妇之道”,“主仆之道”也应可适用于教会大家庭之中。世人作兴“以恶报恶,以骂还骂”,基督徒的爱心应超越这些; 神也期待他的百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89两节提到“快乐六要诀”;1012节引证诗篇强调生活见证的最高峰,标出热爱生命,享受幸福的不二法门。

{\Section:TopicID=393}8

  总而言之 非为本书信的结语,而是二11以来“ 神选民的见证”一系列劝勉的尾声(迄三12)。

  你们都要同心 同心不是“我你的”;或“你我的”;而是“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腓二5),与主的思想认同。

  彼此体恤 原文作“互表同情”,同甘共苦之谓也。我们比较容易与人“共患难”,却不太容易与人“同富贵”, 神的命令是两者兼备(罗十二15)。

  相爱如弟兄 手足之情,同胞之,也应是基督徒的共同经验。

  存慈怜谦卑的心 原文为两个形容词:一为悲为怀;另一为设身处地,逊温和。

{\Section:TopicID=394}9

  不以恶报恶 不要想“仇”,像一般世俗之见。

  以辱骂还辱骂 这是二23“被”同一字根的名词。记住:耶稣“被还口”。

  倒要祝福 这是直接根据主耶稣的教训:“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五44)。

  因你们是为此蒙召  神呼我们被耶稣拯救,并学习像他(参阅二21)。

  好叫你们承受福气 一个人成了他人的祝之后,自己就要从 神承受福气,教会历史中的圣徒和殉道士都为此作见证。

{\Section:TopicID=395}10

  因为经上说 原文只有因为,但三1012显然是脱胎于诗卅四1217,大卫的诗篇。

  人若爱生命,愿享美福 与诗篇原文不是字字相同,但很接近。这是积极的人生观,虽然在受苦中,仍然强调人生的光明面:热爱生命、享受幸

  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 恶言诡诈的话,在二1已经吩咐过了。

{\Section:TopicID=396}11

  也要离恶行善 离原文意为倾向外面避开。远避罪,努力行善

  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追寻和睦,好像赛跑一样,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地追赶

{\Section:TopicID=397}12

  因为主的眼看顾义人,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 看顾双目垂顾;耳听;是一副全神贯注的模样, 神对义人是何等地关爱,与世俗宗教的“平息神怒”之典礼,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惟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 变脸希腊文是反,或作转,总是敌视的意思。

{\Section:TopicID=398}812

   神选民的见证,到此作了总结,并整理出快乐的六大秘诀:同心合意,互表同情,友爱弟兄,慈悲为怀,谦逊温和及一味祝福。这些基督徒的美德皆超越世俗的道德标准。

  我们不仅要彼此相爱,还要爱仇敌,更要爱生命。对于未来的逼迫,不必过于心,或心怀不平,以致放弃了生存的权利。世上的“坏日子”,可能变成基督徒的“锦绣年华”,只要合乎下列几个条件。

  (一)我们必须热爱生命──哀莫大于心死,要有意志去爱生命,靠信心度过人生的难关。

  (二)我们必须控制舌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时烦恼皆因舌头惹事生非而引起的。

  (三)我们必须离恶行善──单单避恶如探汤还不够,要再进一步行善,讨 神的喜悦。

  (四)我们必须追求和睦──因为“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太五9)我们要找麻烦,麻烦会上门;若一心追寻和睦,最终也必找到。

  凡遇人生逆境,心怀不平,恨恶生命的人,要好好读诗篇卅四篇,到后来必逢凶化吉,眼泪擦干,重新脚踏实地,迈向新的人生境界!

伍  神选民受逼迫 三13~四19

  三章的下半段揭开了选民受逼迫的序幕,并以基督的出生入死为榜样;第四章提到受逼迫之不能免,以及 神之恩典不能无。

{\Section:TopicID=400}一 为义受苦理所当然 三1322

   神的选民由于信仰的缘故受逼迫是天经地义的事,在苦难中要甘之如饴,期待善果。1820是基督现身说法,甚至超越历史的时间与空间。2122是有关洗礼的教训。

{\Section:TopicID=401}1 应有的生活方式 三1317

  彼得已经预见读者有一天将遭遇大逼迫。既然苦难不能避免,倒不如接纳为一种应有的生活方式,成为基督徒独有的特权,其它人就是求也得不到哩!

{\Section:TopicID=402}13

  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 热心原文意为奋锐党徒,原为犹太人中的狂热派,专以推翻罗马政府为职志。你们若有这些“爱国志士”般的热心行善有谁能危害你们呢

{\Section:TopicID=403}14

  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 这个说法在那些听过登山宝训的人耳中,该不会太陌生吧!(阅太五1012)──八福中的末了就是说到为义受逼迫,其结果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就是表示不太有可能。

  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 彼得的心目中想到赛八12下半的背景,以此劝勉:“他们所怕的,你们不要怕,也不要畏惧。”的威吓或作所怕的。

{\Section:TopicID=404}15

  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 以赛亚书的背景是亚哈斯王在位的时候,斯时强敌压境,四面楚歌,人心惶惶,先知警告王说:“但要尊万军之耶和华为圣,以他为你们所当怕的,所当畏惧的”(赛八13),其它人为的困境皆不足畏。

  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 有人问指随口一,而非正式的质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并非由于他们的讲道(参看三1),而是藉着他们的义行。缘由乃指合理的解释,里尊主基督为圣,心中自然就有了盼望的

  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见证这种盼望的对象,包括敌友两方,特别是那些尚未得救的人。温柔是八福中的第三福(太五5),主耶稣自己以身作则,和谦卑(太十一29)。敬畏的心参看一17,二18等。回答原文乃是犯人正式的辩,后来引申为基督徒护教所写的文章。

{\Section:TopicID=405}16

  存着无亏的良心 保持清白、愧、纯洁的良心,这是 神希望每位重生得救的人所拥有的一面明镜,可以藉此看清楚 神。存着强调持守、保存的意思。

  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 彼得记得主耶稣警告门徒有人会“因我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太五11),这种坏话乃是捏造的,又是为主的缘故,如此空穴来风,一定会不攻自破。

  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 最后一个词组,原文只是一个动词单字,意谓羞愧无言。事实胜于雄辩,叫那些辱骂你们,胡乱批评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在他们诽谤你们事上,感到惭得无地自容,而哑口无言。

{\Section:TopicID=406}17

   神的旨意若是 有时候 神的旨意许可他的子民受苦,而后者却不知其为何,毕竟 神的意念高过人的念(赛五十五89)。

  叫你们因行善受苦,总强如因行恶受苦 既然受苦是命定的,逃也逃不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因行善受苦,将来得到 神的补偿,胜过恶受苦,自作自,且要承当极大的刑罚。

{\Section:TopicID=407}1317

  “多行不义必自毙”,但反过来说,乐善好施,就是自求多福,别人岂能奈我何?退一万步说,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彼得记得主在登山宝训八福中早有明言。

  畏惧的情绪有正反两面:宁可敬畏 神,不要害怕人所怕的。更进一步,当尊主基督为圣,单单接受耶稣为救主,只是救恩的起步;一个重生的人要在人生的每一层面尊主为大、为圣。

  基督徒好比“羊入狼群中”(太十16),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因此要心中常作准备。彼得所列举的“个人布道”原则,不但可用于第一世纪,就是今天的世代亦能适用:

  (一)合情合理:我们的信仰应是第一手的发现经验,而非道听涂说,人云亦云,要经得起理性的考验。

  (二)温柔敦厚:见证的方式应是温柔有礼,避免咄咄逼人,霸王硬上弓的布道方式。

  (三)戒慎敬畏:态度恭谨,不能胡言乱语,须连 神听了也满心喜悦。

  (四)光明正大:所作的见证必须与人格相称,保持无亏的良心,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伯五7),这好像是自然界的定律,无人能免。既来之,则安之,甘之如饴。但所受的苦该不是作恶的代价,否则受苦就没有甚么价值了。因行善受苦,人生才有意义。

2 应学的基督楷模 三1822

  要学习受苦的功课,基督是最好的模范,他曾经“上穷碧落下黄泉”去传道,去受崇拜。本段特别提到受洗的重要性,及其内涵意义。

{\Section:TopicID=409}18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 清楚明白地述说基督代替性的赎罪工作。一次指一劳永逸、大功告成的永久性事工,不须再重复去作的事。如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历经万世而不易。

  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 前者指基督,后者指每一个世人。

  为要引我们到 神面前 到为宫廷侍者开路导宾客国王面前的动作。基督的牺牲使他够资格引我们到 神面前去朝见 神

  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 圣经清楚地说耶稣的肉体被杀,但非他的魂。他在十字架上最后的一句话说:“父啊,我将我的魂交在你的手里。”(路廿三46

{\Section:TopicID=410}19

  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 前者的是基督的,后者的是指20节挪亚时代不信从的人。曾去简单过去分词,表其动作先于主动词的动作。传道原文只是报告、宣扬、达而已。

{\Section:TopicID=411}20

  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 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 这是摘要“洪水的故事”(创六~八)。

  有关三1920的注释,可谓汗牛充栋,特别是有关监狱里的灵到底何所指?谁去传达?传些甚么?

  第一、先谈谈谁去传达?有下列不同的答案:

    (1)先存的基督,透过他的仆人挪亚去传信息;(2)原文漏掉“以诺”,故此该是以诺藉这灵,曾去传道;(3)受钉的基督在复活之前现身说法;(4)这是插进来的“神话”,应该删掉。

  第二、这些监狱的灵为何许人也?亦可分为下列几种说法:

    (1)路德和其从人认为是那些死在洪水为患中的人;(2)指不单是上述那些人,而是有史以来的死人(参阅四6);(3)指堕落的天使,暗指创六18中的人。这些洪水时代以前的人,原为 神的儿子,后来惑于人间女子之美色,与之结合,以致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他们乃被“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审判”(彼后二4)的犯罪之天使。

  第三、所传的信息为何?可分为下列几种,不过真相如何,却无法尽知。

    (1)对那些拒绝救恩的人传达 神审判的信息;(2)对旧约的信徒传恩典的喜信,对其他的人就是审判的信息;(3)传达胜利的信息,并向阶下囚解释为何他们身击囹圄。

{\Section:TopicID=412}21

  这水所表明的洗礼 承上面洪的故事牵引出洗礼的教训。

  现在藉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 洗礼本身不能人,它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礼仪而已。领受洗礼的人象征已经重生得救了,因为他已与基督一同钉死、埋葬、复活了。信徒也藉着洗礼作为公开的见证,表明他们已属于基督和他的教会。

  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 洗礼毕竟不是用肥皂和清水垢而已,要紧的是除掉心灵的罪

  只求在 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 参看三1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405,Name=16}

{\Section:TopicID=413}22

  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 神的右边 这是指耶稣复活以后,升天的境界,他便坐在 神宝座的右边(来十二2)。

  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 耶稣复活之后,“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也是基督教福音的中心、生活力量的来源及最后胜利的保证。全能的 神已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腓二911)。

{\Section:TopicID=414}1822

  基督为全人类的罪,一次献上,就成了永远的救赎(来九12),死后复活,就在 神的右边坐下了,便叫那仰望他的人以及服从他的人得以完全(来十1214)。

  1920两节历来铨释一直聚讼纷纭,连路德马丁也承认不知所云,看来这才是最中肯的看法。笔者不敏,虽生也晚,强作解人,认为乃是基督亲自出马,现身说法,向 神创造的每一层面宣告凯旋的福音,这正是世界宣教的重要昭示,宣教勇士,盍兴乎来!

  另外那些以为是挪亚,“藉着心里基督的灵”(一1011),在造方舟时,苦口婆心地去向那些被关在罪恶暗室之世人传道的人,更是强调“讲道”的重要性,毕竟挪亚也是先知中的一位啊!

  基督为罪受苦之后,步步高升,进入天堂之后,即坐在父 神的右边为我们代求。藉着死与复活,基督由先知职分转入祭司职分;藉着升天与登位,基督由祭司职分转入君王职分。基督登位掌权直到他的仇敌都服在他脚下时为止(林前十五25)。那时他要再来拯救我们(来九28),作万物之主(林前十五28)。── 杨东川《中文圣经注释──彼得前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