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撒母耳记下第二至三章

 

竞争的君王(二111

随着扫罗及王储约拿单死后,正常的政府机构也瓦解了,只留下两位高职的军兵,来填补这个政府的真空。一个是押尼珥,他曾是扫罗的最高统领;另一个是大卫,他有一段时期,曾是扫罗的指挥官之一,但现在他在洗革拉犹大的西部边界。在国家危机和紧急的时候,军队出来控制大局,这乃是经常发生的事。

这两个人的行动相当不同。押尼珥决定为自己争取权力;故此他设立扫罗一个儿子,作傀儡君王,他的名字叫伊施波设(8节以下)。这个行动,明显受大部分的以色列人的支持,一大例外是犹大支派。有关伊施波设的王国,我们从非利士人最近的胜利看到一些影响的标志。虽然他被他的支派便雅悯承认为君王,却不敢以基比亚为他的首都,好像扫罗以前那样;他的首都和总部惟一安全地方,乃是在约但东部,离开非利士人的基地很远。这样他便拣选玛哈念(看          下图)。很难猜测他在耶斯列、以法莲和便雅悯,有多少的控制权,现在非利士人再次于约但河西岸强盛起来。无论如何,他无疑是个软弱的王(靠着押尼珥的帮助),在一个软弱的王国里统治。押尼珥设立伊施波设,这个行动是很自然的步骤,但却是自私的动机,并且没有考虑 神的旨意;他没有征询任何的先知。

另一方面,大卫第一步寻求 神的旨意,然后他才由洗革拉迁到希伯仑──犹大的一个主要城市。希伯仑是很合适作首都的地方,大卫不像押尼珥那样,他没有篡权;而是犹大支派主动加冕大卫,使他作他们的王。伊施波设的百姓接受伊施波设作王;大卫的百姓选择大卫作王。值得留意的是,虽然圣经强调 神拣选的重要,这段经文却也承认群众选择的重要。理想的统治者既被 神所拣选,又同时完全被他的百姓所接受。

最后大卫向以色列的王位直接踏上一步。他向基列雅比人发出的信息(57节),表明他已豫测他会统治全国。基列雅比这城镇对扫罗非常忠心(参见撒上卅一11以下),它位在外约但的上面,北面离伊施波设的首都不远,但大卫给他们的信息,表示他不理会他的竞争者的存在!大卫没有要求他们支持他对抗伊施波设;反而传达犹大与基列处在同一阵吥的看法──不是对抗伊施波设,而是对抗非利士人。(看来非利士人很高兴地准许大卫作犹大王,无疑因为他们看到以色列画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

以色列和犹大分裂不清楚持续了多长时间;十一节指出大卫作犹大王有七年多,而伊施波设作北部支派的君王却只是两年多。如果说伊施波设死后五年,他的百姓要等候五年,才接纳大卫作王的话,这是很值得怀疑的;同样大卫不可能在押尼珥设立伊施波设作玛哈念王之前的五年作犹大王。这些数字会造成一点儿的困惑,但无论如何,以色列的分裂不是很长时间,在分裂时,非利士人才是真正要管辖的因素;而这不是 神给祂子民的目的。

内战(二121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以色列王朝必然互不兼容。我们怀疑大卫有意攻击伊施波设及他的王国,但以色列其他的人,一定不赞成犹大的分割及拒绝接纳扫罗的儿子作王。可能押尼珥是这件事的发动者;但我们却不肯定。两方军队在便雅悯的基遍相遇,这地非常接近犹大的边陲(看下图)。起初看来好像是某种运动的竞赛,后来误导致引起打斗和流血;但十四节的戏耍这个字,意思是引致发生战斗(combat),许多现代圣经译本是这样翻译。像大卫与歌利亚进行的单独战斗(参见撒上十七章);这一次每一方都派出十二人,如果一方胜出,可能只是精神上的得胜,避免流更多人的血。

古代社会的战争,依从公平严谨的规则和惯例,像这种内战,将仇恨灭至最低是相当重要的,避免带来憎恨和苦毒;自然双方都盼望得胜,但没有一方希望羞辱对方,双方都避免引起多年的家族及种族之间的仇杀。可见这件事并不能依计进行,反而有许多便雅悯人阵亡(31节);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这不是很大的数目,但便雅悯是个细小的支派,故有人始终不肯原谅大卫:看十六章五至八节。我们不知道总共进行了有多少的战役,和小规模的战斗,但是大卫方面却保持胜利(三1)。这是另一个标志,显明 神喜悦他,并且弃绝扫罗和他的家庭。

故事的主要兴趣集中在亚撒黑的死,他不是普通的犹大士兵,而是大卫高级军官约押的兄弟;杀死他的,乃是敌方的主帅押尼珥。押尼珥尽力避免发生这件事,但这件事不久后便发生重大的余波;叙述者描述这件事的主要目的,显示押尼珥及约押两人,怎样避免无谓的流血杀戮,他们皆承认对方为弟兄26节),他们有血肉之亲。这种认识是真实而又有智慧。押尼珥尝试说服亚撒黑离开他的时候,同时很明智地显示他关心大家将来的关系;亚撒黑不肯听从他,并不是他的错。

在战争白热化中,不容易承认对方是自己的同胞,甚至内战也是如此;何况对抗外国人的战争,更不容易承认敌人是我们的弟兄──在 神的眼中同是人。开始打斗时就需要这样承认,否则便太迟了。有智慧的领导者,要在事前看见可能的冲突,并且用一种实际步骤来避免。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见押尼珥的智慧来得太迟了:他加冕于一个人作王,但此人却不是 神所拣选的,故此给犹大带来一场不必要的战争。犹大的这地方已接纳大卫作王。他的百姓也被逼受苦;他不知道自己将生命陷于极大的危险里,押尼珥因追求权力,引致杀身之祸。

伊施波设的失败(三219

权力是这段经文的钥字──大卫逐渐增加权力,押尼珥追求权力,以及伊施波设的软弱。

(一)这段经文详述大卫的家庭(25节),无疑这取自古旧的档案数据,显示大卫在犹大建立怎样巩固的家庭。虽然他只是颇细小的王,他已建立了一个后宫。我们对他的大多数的妻子及儿子所知很少;在这张名单内,只对押沙龙较感兴趣,他后来成为叛徒对抗他的父亲。值得注意的是他母亲乃一位公主。基述乃是亚兰国的一个省,位于伊施波设王国的北部(看下图)。很明显大卫建立广泛的同盟,帮助他减弱对手的地位。

大卫同时决定取回他的第一任妻子米甲(1216节)。没有提到大卫爱她,当然他有权得回首任的妻子,但是主要的出发点,乃因她是扫罗的女儿。如果作王后,会造成北方的忠于扫罗之百姓的分裂;造成忠于扫罗的百姓,或向他的儿子伊施波设,或向他的女儿忠心。大卫这样做,可以减弱他的敌对者,而不必杀死以色列的士兵,不会引起任何的愤恨。

(二)至于押尼珥方面,他被赤裸裸的自私自利所推动。起初他想满足于用个人的力量,来控制那位年青的君王,但当他亲近扫罗的一个妃嫔时,已显露他自己要作王。占据一个死了的君王的妃嫔,是宣告得到宝座的一种方法(参十六2023)。这可能是押尼珥的动机,也可能他有意与伊施波设争吵,以找到借口抛弃他。无论是那一点,他是为那妇人与伊施波设争吵,并且马上转移效忠大卫。现在他承认一些以前否认的,即是大卫被 神拣选作王这件事。他谨慎地靠近大卫,与他立约,不但保存性命,将来也可能在大卫的政府中,得到一些地位。押尼珥是个很有野心的人,无疑他盼望成为大卫的最高军事统帅,正如在扫罗手下一样。他现在不再忠于扫罗的家庭,他只希望站在胜利那一方,随机应变。

(三)现在伊施波设的事业运数已定。除了押尼珥废除他这个事实之外,以色列很多很有影响力的百姓清楚知道,只有一个人可以带领以色列人,成功地对抗非利士人,这个人,就是大卫(17节)。

伊施波设的软弱一定众所周知,他父亲的妃嫔和他姊姊米甲涉及的,乃是在某种意义上,其中一个人给了押尼珥,另一个却给了大卫。这里他与大卫有很戏剧化的对比:正当大卫建立后宫,伊施波设却不能控制他宫廷里的公主。

在这些政治权力的纠缠中,我们较少想到那位妃嫔和米甲,没有人询问过她们的意愿,她们只是游戏中的抵押品,米甲的第二任丈夫帕铁也一样。可能他迎娶米甲时,很有野心:现在他真挚地为失去的妻子而难过。冷酷而有野心的人,好像押尼珥那样,遗害许多无辜的人。野心本身不是坏事,但在人们的心目中,野心很容易变成一种自私和残酷的动机。当然没有某种程度的野心,很难成为领导者;但没有好的和受欢迎的领袖,用践踏别人的方法使自己得到那地位。

押尼珥之死(三2039

在这叙述中再次出现三人控制的舞台中心:其中两个是大卫和押尼珥,这次第三个人是约押,他是大卫的侄和主将。中心事件为押尼珥被约押刺杀。从作者写这件事的篇幅和关注程度,显示它不是件小事;这种事情,在今天会成为所有报纸的头条新闻,引致许多的评论。事实上押尼珥是位知名的重要人物,在以色列中具有影响力和声望。如果他活着的话,肯定会成为大卫的王国中,一位政治领袖人物。尽管很难猜测他是否效忠大卫王;或者只是暂时屈服,以便为自己获得大的权力。看来大卫准备信任他,但约押的观点却不同,他说押尼珥是个骗子和奸细(25节)。也许从长远来看,约押是对的;但在短期内,押尼珥之死,是大卫的一个挫折,阻迟了以色列和犹大重新的联合。

(一)大卫。这件事最重要是大卫的名声问题。押尼珥被杀,对他很尴尬:我们可以说押尼珥,这个时候是外国一位很有地位的人;而他在犹大,被大卫一个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所杀,当时他得到大卫许诺的安全。无疑这会有许多闲言闲语,揣测大卫计划这次暗杀。有不少现代作者也同样怀疑大卫是否清白无辜。让我们假设大卫真的担心押尼珥的权力和影响正在伸展,并且看见计划暗杀有许多好处;但在他与以色列处在磋商的关键时刻,他肯定不会进行这个冒险的计划,因为押尼珥刚刚应许去说服以色列的北方支派,放弃支持伊施波设,而让大卫作他们的王(21节)。大卫不会是这种傻瓜,去破坏这种磋商,冒着永远与北部以色列分离的危险。故此他要公开将责任归在应得者身上,使得没有人相信他有责任。 神所拣选的领袖,不但有清洁的良心,也要有好的名声(请看提前三7),大卫所采取的步骤证实很有效(36节)。

(二)押尼珥。押尼珥是著名的战士和政治人物。故此大卫的悼词,多提及他的才干和成就;但在卅三节对他有一小小的保留,形容他有一点──愚顽。这个在多次对抗非利士仍然生存的受损伤的人,竟然愚蠢地信任约押,造成一失足而毁了他的一生。

大卫看来惊讶押尼珥缺乏谨慎。这的确是骄人者受骗的一个最佳例子。押尼珥太过肯定他在大卫眼中的重要,没有怀疑任何大卫的官员,可能会攻击他。故此这位冷酷野心的人,结果没有得着甚么,只有英年早逝;他对伊施波设背叛,没有带给他任何好处。

(三)约押。约押在大卫细小的犹大王国中,已经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不久以后他将在以色列联合王国中显得更加重要。也许他怀有野心,并且妒妒押尼珥,害怕他可能成为大卫军中最高统领,取代自己。也许他真实相信押尼珥将对大卫的存在构成严重的危险,正如他所声明和行动──正如他所想的──他暗杀押尼珥是为大卫的好处。但也可能他只被一件事困扰──个人的报复,因为押尼珥杀死他的兄弟(二23)。这种家族之间的仇杀,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在历史上重复又重复地证实;值得惊奇的是这次暗杀在以色列中没有很大的反应。憎恨和报复在基督徒的思想和行为中,不应有一点儿的地位;它们乃是以自我为中心,偏见和破坏性的情绪,没有任何积极的价值。政治暗杀无疑是可悲的:它可能引起国家的动荡和危机,伤害许多无辜的百姓。在这个案中,只因为大卫的高尚见识,和公开责备约押,避免了严重的政治影响。──《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