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耶利米书第廿四章

 

c.异象作结(廿四1廿五38

廿四章的异象,背景应为第一次被掳,日期在主前597年。约雅斤王及若干重要的国民被掳(王下廿四1017)。在本地留下的人民,以为他们是劫后余生的,不必再受浩劫,于是他们对将来抱着乐观的态度,以为民族复兴在望。新王西底家甚至策动周围的列国,联合力量来对抗巴比伦(廿七章),假先知预言被掳者即将归回(廿八节)。耶利米看出他们的错误。他确认犹大的将来有复兴,神的子民可以期待新的时代,那时被掳的将归回,但不是西底家与拥护他政策的人们,目前犹大正面对最严重的危局,民族必将败亡。

{\Section:TopicID=241}i.两筐无花果(廿四110

本章的日期,在第一节明确地列出,文体的结构十分简单:异象、耶和华的问语以及解释。

第廿四章一节上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犹大王约雅敬的儿子耶哥尼雅,和犹大的首领、并工匠、铁匠,从耶路撒冷掳去,带到巴比伦这事以后。”

这里清楚地提到约雅斤与重要国民被掳的历史事件。约雅斤在此处称为耶哥尼雅,别处称为哥尼雅,已在廿二章说明了,犹大的首领是指王内阁的要员。工匠指何种工人,并不十分清楚,这字的字根是“紧闭”,七十士译不作“囚徒”,拉丁文译本与亚兰文译本作“守门的”。因为守卫宫门的,负责开关大门,与经营锁门的铜匠相似。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家如路德,把它译作“木匠”,此处提工匠铁匠,大概距事实不会太远。如果用现代用词,可称作“技术人员”。他们有专业,可说是国民的精华。

当时他们被掳,必引起全国的震惊。但逐渐人们就恢复常态,尤其在西底家王大展鸿图中,人们以为那次被掳不日即可归回,被掳之王既已废立,已经失去重要性。现在一切革新,就不再受巴比伦侵略的威胁,因此乐观起来,可参考廿二章廿八至三十节。

第廿四章一节下 “耶和华指给我看,有两筐无花果,放在耶和华的殿前。”

耶和华指给耶利米看,耶利米必可以眼见。有的解经家认为这是异象,不是实际有无花果,不是用肉眼看的,而是心里面的想象,因为初熟的无花果怎么会与坏的无花果放在一起呢?无花果树初熟的时候,还不会有坏的,那要等日久才有腐烂的果子。但是这些猜测并不需要,因为重点在比较,不在时间的早晚。放在圣殿的面前,表示易于看见。

在耶和华的殿前,有两筐无花果,这是为先知观察而呈现的,还是有其他象征的意义?因为一提到初熟的,就会联想起申命记廿六章五至十一节。如果为献祭,只可献初熟的,因为坏的不可献,免得干犯神的权能(玛一69)。坏无花果不可放在圣殿的前面。

第廿四章二至三节 “一筐是极好的无花果,好像是初熟的。一筐是极坏的无花果,坏得不可吃。于是耶和华问我说,耶利米你看见什么?我说:我看见无花果,好的极好,坏的极坏,坏得不可吃。”

无花果树通常有两次收获,第一次在五月底六月初,是用去年的树枝种植的。第二次的果实生在新的枝条上,在八九月成熟。64早期的是好的,是所谓初熟的果实。但是坏的却在八九月以后。它们放在一处也许太久了,必会腐烂,坏得不可吃。当然先熟的也会腐烂,都因为了久搁不吃而成为浪费之物。

以无花果喻以色列,可参考何西阿书九章十节。以花来描述,也可参考本书一章十一至十六节以及阿摩司书七章一至九节,八章一至三节。

耶和华的问话,不仅促先知留意观看,也示意留心等候神的教导。

第廿四章四至五节 “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被掳去的犹太人,就是我打发离开这地到迦勒底人之地去的,我必看顾他们,如这好无花果,使他们得好处。”

无花果分为两种,好的那种是指那些已经被掳往巴比伦的人,就是第一批被掳的,他们都是国民的精华,神为保守民族的元气,将他们安置在外邦,得以养精蓄锐,成为民族复兴的核心,所以要使他们得好处。

自从那些精华离去后,在耶路撒冷的当政者不是极有才干与见解的,所以对耶利米敌视,横加逼害,不计国家的利益,可谓愚妄之至。

第廿四章六至七节 “我要眷顾他们,使他们得好处,领他们归回这地。我也要建立他们,必不拆毁,栽植他们,并不拔出。我要赐他们认识我的心,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因为他们要一心归向我。”

神的眼目眷顾他们,使他们得好处,不是究察他们,向他们定住眼目,降祸不降福(摩九4)。现在专要降福给他们。眷顾他们,向他们施恩,与原来审判的行为不同。许多审判的用词都是降祸的,如“变脸”(廿一10,四十四11),“必临到”(卅九16),“话必要立得住”(四十四29)。这些都是表明神的失望与忿怒。现在对被掳的人都完全改变。那些人被掳,是出于神的旨意(十六13,廿二2426)。神以后必使他们归回。

神要建立与栽植他们,不拆毁也不拔出。这些用词都是耶利米蒙召时所听见的神的说话(十八79窑匠的比喻)。在卅一章廿八节,神也有同样的作为,带给人的希望。四十二章十节,耶利米向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的说话。四十五章四节,耶利米对巴录说的话。

“我要赐他们认识我的心。”在旧约中,这是惟一的词句。其他类似的只在本书卅二章卅九节:“我要使他们彼此同心同道”,原意为:“我要赐他们同心”,“同心”也可在以西结书十一章十九节,卅六章廿六节以及历代志下三十章十二节。在列王纪上三章九、十二节,所罗门的祈求:“求祢赐我智慧。”在此处“认识我”并有圣约的条款:“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卅一章卅三至卅四节是有关“新约”的经文,那里说明神要将律法写在心里,各人都能认识神,使他们知道“我是耶和华”。

圣约的条款除在此处与卅一章卅三节外,还有三处:七章廿三节,十一章四节,卅一章一节。

“他们要一心归向我”也在三章十节,以及申命记三十章十节。

第廿四章八至十节 “耶和华如此说,我必将犹大王西底家和他的首领,以及剩在这地耶路撒冷的余民,并住在埃及地的犹太人都交出来,好像那极坏,坏得不可吃的无花果。我必使他们交出来,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遭遇灾祸。在我赶逐他们到的各处,成为凌辱、笑谈、讥刺、咒诅。我必使刀剑、饥荒、瘟疫临到他们,直到他们从我所赐给他们和他们列祖之地灭绝。”

第八节与第五节作尖锐的对比,凡不被掳的,必看不见神拯救的工作。这里仍指三种人:君王、首领及平民。剩在耶路撒冷的余民是被弃绝的一群,住在埃及的,就是逃难的人们。当约雅敬王不再效忠埃及,转向巴比伦,有不少人就离去到埃及避难。可参考四十四章廿七节。但他们并不能逃脱神的审判。

神要将他们赶逐到各处,但是他们有些仍遗留在耶路撒冷或定居在埃及,他们并没有全部流浪到他处。所以这就引起疑问。无论如何,他们确成为凌辱、笑谈、讥刺、咒诅,好似在申命记廿八章卅七节;列王纪上九章七节;历代志下七章二十节。但以上经文只提两项:笑谈讥刺,在本书也有若干经文强调他们遭咒诅的实情:十九章八节,廿五章九、十一、十八节,廿九章十八节,四十二章十八节,四十四章六、八、十二、廿二节都有类似的意思。在七章卅四节,廿二章五节以及廿六章六节,咒诅在他们变为荒场的惨状。

在耶利米论外邦的预言中,曾论及以东,提到他们受羞辱咒诅,地就永成荒场(四十九1317)。论其他的外邦、常提到“荒场”。这咒诅不仅临到外邦,甚至犹大,也提到荒(二15,四17)。又在十八章十六节,犹大的败落情形备受嗤笑,令人惊骇摇头。耶利米提到自己,传道成为他的凌辱讥刺(二十8)。

在列王纪下廿二章十九节,女先知户勒大提到地成为荒场并备受咒诅的话。诗篇四十四篇十三、十四节以及七十九篇四节有同样的话。

本书十五章四节:“必使他们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原意为“他们在万国中成为惊怪。”廿九章十八节有类似的话,令人咒诅惊骇,嗤笑羞辱。

“凌辱”或“羞辱”在六章十节提到,是相同的字。“笑谈”其实是类似箴言的短句,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讥刺”是近乎刻薄的话。“咒诅”指人民分散,地方成为荒场(廿五18)。

有关三重的灾殃:刀剑,饥荒与瘟疫,在十四章十一、十二节,是神使这些临到他们。这三样是相连的,有战争必导致食粮缺乏。战争伤亡多必引发瘟疫。

这样的灾祸降在神所赐给他们列祖之地。可参考七章七十四节,又十七章四节。

在以上的经文,分明两条路,好似两筐无花果,好与坏,眷顾与降灾,二者十分明显,任他们选择。神的计划已经十分明朗了。被掳者蒙保守,遗留者被咒诅。神的旨意与作为都是有赓续性的,有前因,必有后果。人是拗不过神的,其实神已经为祂的子民预备了将来的前途。

但是无可讳言,神的旨意似乎是自相矛盾的。被掳的有祂的眷顾,遗留的反而没有蒙福。被掳者似乎是被神赶逐出去,其实他们以后仍必归回,从事复兴的工作,是留在当地的人无能为力的。这些归回的被掳者能够从事复兴的工作,因为他们有新的圣约为保障,有新的心灵,才可有新的开端,这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更新必有的步骤。

神与亚伯拉罕同在,他就奉差到陌生的地方去。他在神的计划中,神必眷顾。可见主保守这些被掳的人,有祂的美意,这心意是积极的。神的同在不在基列心山上敬奉的礼拜者,也不在基利心或耶路撒冷城(约四21)。主只与那些出去使万民作主门徒的同在(太廿八19)。──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耶利米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