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第五章  摩西--与神面对面说话的人

 

神并不勉强人与他建立亲密的关系。他只将这关系赐给凡有这种渴望和准备的人 。摩西是乐意过与神有亲密团契的内层人物之一。摩西在山上消磨四十昼夜,不止一次与神作亲密的交谈:“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出3311)。不过,这种亲密的关系并非一天内建立起来的。达到“完全的境 地”是一条漫长的途程。再者,即使是摩西,也从未见过神完全的荣耀。当我们追溯他在神陶炼下的人格发展过程时,便看见他所以能成为一位属灵的伟人是因为他有伟大的信心。

他的生命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包涵四十年。

第一个四十年--在埃及王宫中作太子

遗传

许多伟人成功的秘决可能是受他们父母的影响,特别是他们的母亲。暗兰和约基别的信心,为神以后对摩 西的京戏预备了道路。在某种意义而言,这两位奴隶的信心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摩西生下来,他的父母见他是个俊美的孩子,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命”(来1123)。

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甘冒触犯王怒的危险,他们的爱心促使他们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逃避王毫不留情的谕旨。在这件事情上,神看重他们的信心,酬报他们的爱心。结果,摩西深深地受了一个敬虔家庭的影响,与及希伯来宗教的熏陶,以致后来他虽多年受埃及及教育的相反作用,也不能把前者磨灭。在他的家庭中,他学习了两个很重要的功课。他从父母身上学习了对神的信靠;他又从周围敬畏神的圣洁环境中得着不能磨灭的印象。从他父母身上他又吸收了大而无畏的勇气。他们的信心胜过了他们对王的惧怕。父母的勇气在儿子身上和生了道德上的果效。“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来1127)。信心能胜过惧怕。

摩西的幼年处处都显出神的手在操纵万事。那条好像要淹没他性命的河流,竟把他从死亡中救出来。够讽刺的是:拯救他的竟是残酷的法老的女儿。但那出于母爱的妙计,竟能使她照顾到自己的孩子。当她把摩西脆弱的摇蓝安放在尼罗河畔时,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世界的希望系于其上。然而神掌管万事,他也掌管我们的遗传。

环境

神选择法老繁华奢侈的王宫作为训练以色列的救星的基地。这又是另一例证,证明神是统管人类一切生活环境。温暖的卧榻和丰美的饮食好像并不是一位将来要生活在干燥沙漠地带的人的理想条件。王宫里面松驰的道德生活以及显贵们的勾心斗角你诈我虞的情形,也不是造就敬虔人的良好气氛。然而神的道路非同我们的道路。当他训练一个人的时候,他并不一定常常把他与世人隔绝了;反之,他可能会容让试探和苦难的风暴向他袭击,为要使他磨练成坚强的人格。如果是我们作王,我们绝对不会把他送进法老的宫中受训,因为那里完全没有良好的属灵影响。然而神要藉王宫试验的火焰锻练他的工具。神掌管一切的环境。

教育

一件可笑的事情是:法老的谕旨使摩西有机会接受埃及及当时最高的教育。司提反在他临终前的讲词中也提到了摩西所受的训练和教育:“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教有才能”(徒722)。作为一个学生,他精通了埃及一切的智慧和科学。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具有杰出的演说才能。作为一个士兵,约瑟夫说他有很大的成就。传统的记录说,埃及的军队在摩西的领导下曾获得多次伟大的胜利。如果这些记录真实可靠,便解释了他日后为何富有组织和领导那么多群众的才能。在他受军事训练时,纪律,忍耐,果断等等都是他课程的一部份。

埃及宫廷有一个规矩,凡叙利亚,帕勒斯丁一带向埃及称臣纳贡的小国君主们的王储都可以来到那里接受教育。这样,摩西便有机会与许多从各国而来的王子做同学--这件事不身便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他以敏锐的头脑吸收一切的学问。不错,神通常都喜欢使用一些没有得着这么好机会的人。然而,他有时也借着一些学问有才华的人完成一些别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世上有智慧的人被选上的不多。可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像摩西和保罗一样的人物,能给人类无法估计的贡献。

美国最高法院的 一位法官布卢瓦(The Hon.D.J.Brewer)认为摩西是一位制定法律者。他这样写着:“耶和华在西乃山颁赐十诫给摩西。他也给他恩赐,使他编成一套律法,成为以色列民族的法典。这法典在某些方面是人类历史中出类拔粹的精华。这法典也是促成今日文明的一个大动力。摩西实在可以与人类任何伟大的立法家媲美。”神掌管我们的教育。

放弃权利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遗传和环境好像没有多大的主权。不过,对于自己终生的计划,却有选择的权利。一个人迟早都会达到生命的分水领。那时必须在歧路上作一个选择:自己的道路或神的道路。

摩西成了成熟之年,能够明智地分辨事物的价值时,便到达了这抉择的关头。希伯来书11章将他的生命史作一缩影。有人恰当地称之为“伟大的拒绝心理学。”他抉择的重点是看他对神的旨意如何,又看他对他的同胞可怜的景况存什么态度。他将自私地保留身为法老女儿之子的特权呢,还是承认自己是作奴隶的以色列民族一份子?他将选择繁华权力与荣耀呢,还是甘居贫穷卑微与低贱?他那时的年纪正是最容易受世界的荣耀福乐所吸引的时候。各种的盘算都反对他去作他民族的英雄。世界的权力和荣华是那么的实际,而且伸手可得,永生的远景和酬报却是那么渺茫,只有信心的眼睛才能看得见。

摩西重大的抉择因素完全在“看”这个动词上表达出来(来112428)。这个字的意思是计算衡量。他小心地比较当时局势的轻重。他不作匆忙的选择,而是冷静地慎思熟虑。如果保持现状,则可保持辉煌的前途;如果放弃目前的生活,景况便会立即暗淡。

他的“看看”,使他知所取舍(来112425)。由于他的信心,使他有毅力放弃眼前的一切。由外在的环境看来,如果他放弃法老宫庭中的地位,离弃埃及一切的享受和财宝,便会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可是他睁开眼睛作他的抉择,甘心与以色列百姓同受荣辱,抱同一的希望。他说出了世界史上创新纪年的一个辉煌的“不”字。他的推动力从何而来呢?由于他信心的眼睛看见了那“不能看见的主”。

摩西选择的决心,在他的“放弃”上表现得最彻底。他放弃了埃及的富贵,福乐,繁华,与权势。换来的是贫穷,痛苦,奴役,轻视,漂泊,与流浪。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放弃。然而他得到信心光荣的胜利。他将埃及属世的繁华虚饰与盼望弥赛亚的不朽荣耀一同放在天平上较量。结果,他作了那永远没有理由后悔的拣选。

一天,当他看见他的弟兄受埃及人欺压时,心中突然激起了一种新的忿怒与同情,结果使发出了解放运动的第一炮(出21112)。他看见一位埃及人苦待他一位同胞,立时义忿填膺,挥拳把那埃及人击毙,然后匆匆地把尸首埋在沙土里。可是,他的英雄气概并不为同族的弟兄们欣赏,反而为他自己带来烦恼。原因有几点:首先,这并不是信心的行动,而是血气冲动的表现。他必须认识属血气的手段决不能成就属灵的大事。在他下手以前,良心已经不平安,否则,他用不着“左右观看”。

他的干预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在神的学校中他仍有好些其它的功课要学习,因为在神看来,他仍然太刚强。他还没有修毕“软弱变为刚强”的一课(来1134)。然而,也就是这个冲动的不成熟的动作,促使他进入生命中的第二阶段。

第二个四十年--在米甸的旷野作牧人

摩西住在王宫的那些年间,使他得着训练才智学识的最好机会。如今,在神的计划中,他必须开始第二阶段教育。孤单常常是煅炼伟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摩西在旷野的岁月便是熬炼他性情的好机会。他在埃及大学所修的课程使他可以在上层阶级中工作:他在旷野大学的训练则使他学习俯就卑微的功课,让他能充任作奴隶的民族的解救者。他必须先因苦难而得纯净,因失败而谦卑。

神造就他的工具时并不随便,他训练的方法是精细完善的。这位要为世界制定法律的人必须先接受多方面的训练,不管其所需的时间有多长。当我们研究圣人的传记时,往往看见他们从第一次作道德上的选择到实际开始服务的期间,都有一段退隐的插曲,有时甚至是被丢弃。主耶稣在十二岁时已显示他接受了神的呼召。然而,一直到二十年左右以后,才公开地传道。保罗也曾在阿拉伯旷野过好几个孤单的年头。在那里,他的灵得听神隐秘的言语。神要求本质,而不问时间或其它任何代价。因此,在受训的岁月中,没有理由可埋怨,也不必度行快捷方式,因为到头来,他会发现那条快捷方式不过是一条穷巷。

王明道先生也曾经历过旷野的试验。他不顾向恶势力妥协的精神使他多年饱尝铁窗的滋味并种种的磨难。他起初的志愿是想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但后来神的呼召和管教使他不能不放弃初衷。以后,他便想进一间神学院念书,打算到毕业后再往外国留学,希望日后成为一位著名的传道人。不料神另有功课要他学习。他写着说:“几个月以后,神把我关在家里,叫我操作家务。诸如扫地,煮饭,洗衣,及缝补衣服。首先,我很不高兴,并且埋怨他为何如此待我。可是过了一些时日,我开始明白他的旨意,便喜欢担任这些卑微的职务。三年以后,我竟能以快乐的心情执行这些工作。我已放弃我的野心,不仅放弃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企图,甚至不再期望作一个著名的传道人。不仅如此,我甚至不企求高如一个管工的地位。如果神要我一生料理家庭的粗工,我也愿意说‘阿门’。我将一切虚荣心和野心都降服在他面前。

“当我回想这些事时并不觉得如何难过,但当时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经过不知多少挣扎,才能作如此重大的牺牲。经过这些试炼以后,神为我开传道的门。几年以后,工作的机会多过我所能担任的。当我回顾往事时才明白,如果没有经历那些严重的管教,而怀着贪图名誉的热情去担当那么重大的责任,实在太冒险,太可怕了!”

呼召

在旷野的另一边(出31)摩西学习了他最高深的功课。在此之前,他常常都是一个注重行动的人。可是,在他的“研究院”课程中,他反而学习了最基本的一课--一个人为人如何,比他的行动更重要。

他的牧羊生活给一件异常的景象所中断--一堆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熊熊的火焰吸引了摩西走过去观察那独无仅有的奇事。那曾想到,这一来,竟使他再走到生命的分水领上。生命中的重要关头很少会预行宣告,多半都是突如其来的。这丛荆棘被火烧着而不毁灭之奇景(出32),乃是神与他相见,使他改变生命的际遇。从前只有在知识中听闻的神,如今竟成为他经验中的神。在那环境的荆棘丛中,神把摩西从无声无息中提拔出来。

摩西不晓得他自己多年安静默想的生活,竟是为这个时辰所作的一切准备。火烧荆棘的预表是很明显的。火通常是神向人启示自己的表记。这丛最普通的荆棘因那燃烧它的火光而成为非常特殊的东西。它本身原没有可受之处,却因神同在的火光而变为灿烂美丽。

摩西必须认识,他虽然有过一段相当的历史,也不过是一丛普通的荆棘。如果他有什么伟大之处,乃是由于神住在他里面。那丛荆棘的本质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乃是它里面的火焰使它与四周成千累万的树丛分别出来。他必须发现服事神的基本条件是赤足和隐藏的脸。我们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穿上鞋忙碌地活动比脱下鞋来恭敬地崇拜容易得多。我们都喜欢弦耀自己而不愿意作隐藏的工作。这些都是摩西在旷野中必须学习的功课。

摩西清楚听见他四十年来一直在逃避的呼召。神提醒他再次担负他在仓猝中逃脱的责任:“故此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出310)。摩西已完全知道人的无用。他对自己的才能也完全失去信心。他不敢答应神的呼召。接着,神与他之间有一段彻底的对话,显示出曾经一度自满的埃及王子,如今承认缺乏承当大任的任何条件。他没有声望(出311),没有信息(出313),没有权威(出41),没有口才(出410),没有机智(出413),没有成就(出523)。总之,他看出自己乃是一无所长一无所用的人。

摩西的态度好像是完全因他觉得自己不中用。他的婉言却也似乎显出他的谦恭和虔诚。可是,这态度没有获得神的喜悦反而激起了他的忿怒(出414)。神不喜欢他的仆人只因为自己的无能而限制生命的可能,藉以逃避神托付给他的责任。神向他保证说:“我必与你同在”(出31214)。他又在他的名字上启示他的本质:“我是自有永有的”。这应许和保证足够使摩西相信他可以向神支取一切属他的能力。从前他太急躁,如今他太迟缓。可是神不会让他施恩给人类的目的因他仆人种种乖僻的情绪所阻挠。他们必须依照原则行事,必须赶快顺服,而不应该徘徊在愿意与不愿意之间。由于摩西的要求,神指定软弱的亚伦作他的代言人。结果,亚伦竟成为他住后日子的负累。

第三个四十年--在旷野作领袖和立法者

摩西受训练的时期已靠一段落,如今他开始作以色列民族的领袖和解放者。我们不要忽视当他担任这无比的重现时已经年逾八十。这一点对年纪较大的基督徒具有挑战和安慰的性质。伟大的成就和有意义的服役可能仍在前头。多年的经验和风霜应该产生成熟的判断和深挚的同情。

作领袖

只有那些身负领袖重责的人,才能完全体会做领袖所要付的代价如何。摩西的重要责任一方面是对全体民族解释神的旨意,另一方面是审判他们的案件,解决他们的难题。“摩西坐着审判百姓。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出1813)。这一来,必然使摩西精疲力竭。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既救别人又救自己的,因为根本没有不需代价的属灵领袖。当那患血漏的女人用信心来摸主的衣裳绥子。能力立刻从他身上出去了。

摩西的岳父叶芯罗到访,提醒他要设法应付这样极度的疲劳工作。他的岳父说:“你这作的不好。你和这些百姓必都疲惫,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出181817)。关于叶忒罗的劝告,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和评价。有人认为摩西从叶忒罗的劝告是不对的,因为神会加力给他,使他能履行他的责任。然而,我们可以相信,叶忒罗的劝告也是出于神的旨意。摩西便是如此相信。他接纳这种建议,照着他岳父的劝告而行。这便证明了他具有最高的领袖才能--把责任指派给其它的人分担,训练他们帮忙办事。如果他没有这样行,在他以后的人,都不会有机会接受领袖才能的训练。

基督教的工作人员很常都把许多重担与责任集于一身,而且这些重负往往不是从神而来,乃是由人而来。结果,身心都学受压太重,无法喘息。在这种情形之下,神并不常常加以干预,反而容许自然律的结果临到他们身上。如果基督徒破坏自然律,他们的基督教信仰并不保证他们免去应受的刑罚。他们不如乖乖听从“叶忒罗”的警告,因为他往往比较清楚地识别作领袖所当付的代价是什么。

从别一方面而言。如果的确是指定给某人担负的工作,神必负起全责,加力量给他的仆人,使他能胜任愉快。“神若这样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出1823)。有些事情是别人比我们做得更好的。有时,即使放在别人手里会弄得一团糟,我们仍当放弃。摩西可能比其它的人做得更好,但如果他坚持自己一手包办,不久以后,就可能只留下一丝回忆。一个往外国去的传教士是否成功,其中一点重要因素是,看他是否愿意把责任交给当地的基督徒领袖,而他自己站在旁边,在他们由尝试而失败以获得经验的过程中,随时加以适当的援助。如果他青将责任交给别人分担,就可能发掘并训练许多新人才。

试验

摩西身为领袖曾遭遇许多考验。现在提出几点略述如下:

第一,看他是否妥协。妥协是为了达成协议,双方各作部份的让步。可是,当我们同意降低我们的标准时,往往便会倒退一步。摩西与法老的“角力”便是逐步驱向妥协的典型的例证。法老最先的提议是:“你们去,在这地祭祀你们的神罢”(出825)。今天也常常能听见类似的声音:“不要忽略宗教,但头脑不要那么狭窄,用不着完全与世界脱离”。进一步,法老便提议说:“我看你们去在旷野祭祀耶和华你们的神,但不要走得很远”(出828)。“宗教是好的,可是千万不要到着迷的地步。”然后是人天然感情之试验:“你们的壮年人去罢,但把妇女和孩子们留下”(参出1011)。意思是:“如果你一定要去便去吧!可是不要太极端,免得你的家庭因为你固执过于古老的标准,而影响他们的在社会上的地位。”法老最后的一个要求是:“你们去事奉神;只是你们的羊群牛群要留下”(出1024)。用现代的话是:“不要让你对宗教的热诚而影响你生意上的活动。”

摩西有清楚的属灵眼光。他看穿了每一个挑战。如果把羊群牛群留下,他们便会两手空空,没有祭牲可献给神。于是他斩钉截铁的回答说:“连一蹄也不留下”(出1026)。

第二,面临红海绝境。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不久,便面临一个极端困难的处境。一边是不能通过的巴力洗分山脉,一边是浩浩无垠的沙漠,前面是红海,后面是法老的追兵。十中是面临绝境--这是选择与神同行的人常有的经验。

在遭遇这意外而可怕的情势时,以色列人的士气民心降到零度。他们对摩西说:“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么”(出1411)?然而,大有信心的摩西单独站在神那边。他发出一道命令:“不要惧怕,只管站住。”这命令在没有信心的以色列人看来,简直是狂人呓语。四面楚歌,追兵将至的时刻仍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岂不是荒谬绝伦么?可是,摩西凯旋地通过了面临绝境的试验。神显出奇妙的作为。摩西的预言很快便实现了。“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他们看见了神的救恩。因为他欢喜将他的百姓隔开,使他们与他单独在一起,然后向他们施行恩惠和慈爱,成就那不可能的事。戴德生牧师在中国工作时,曾多次面临不可能的事。他说:在为神而作的重大事工上通常可以看见三个步骤:第一,不可能;第二,太困难;第三,完成了。

第三,摩西面临“野心”的考验。当摩西在西乃山上迟迟不返时,以色列百姓转身去崇拜偶像,于是神的义怒便临到以色列人。他对摩西说:“你且由着我,我要向他们发烈怒,将他们灭绝,使你的后裔成为大国”(出3210)。以色列人的顽梗不信和诸多埋怨,对摩西早已是一种辛酸的考验。如今,神为他提供一条出路,而且使他自己有一个晋升的大好机会。

这考验来得相当严厉,因为是神的提议。然而,摩西的大公无私与及他高贵的品格完全在此表现出来。他所关心的完全是神的荣耀和他百姓的幸福。他大胆地紧紧抓住神。因着他的代求,使这失迷正路的国家得免审判。神说:“你且由着我”。这句话涵有嘉许的意思,表明摩西的祷告和代求大有能力。

第四,妒忌的考验。这考验是借着他忠心的助手们而来。摩西指派作他助手的两个少年人伊利达,米达在营里说预言。摩西的助手嫩的儿子约书亚说:“请我主摩西禁止他们”(民1128)。他的随从们觉得这两个人说预言显然有夺权之嫌,并且对摩西的声望有损,于是起来替摩西发热心。可是嫉妒在摩西宽怀大量的本性中没有立足之地。他可以安安稳稳地把这一类的事交在神的手中。他说:“你为我的缘故嫉妒人么?惟愿耶和华的百姓都受感说话。”与神保持密切关系的属灵领袖用不着关心自己的声望与权力。为人温和的摩西关心神的荣耀过于他自己的兴趣和利益。

在这些考验中,摩西显出兼有道德和灵性的力量和真正的谦卑--这是属神之人的记号。

悲剧与胜利

摩西一生虽然极其忠心,大公无私,可是收场却转为低潮。神不准许他进入迦南应许之地。这件事骤然看来,似乎对他微小的过错加于过重的责罚。不过,仔细分析起来,便可晓得,那一回的事件并不是那么简单。

他的失败是由于不信:“因为你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他的行动误表神的本性。他的不信引导他到达不顺服的地步。因“他(摩西)用嘴唇说了急躁的话”(诗10633)。情动于衷而发于言,有诸内而形诸外。他的行动乃是缺乏自制的结果。神对他说:“吩咐盘石两下”。他的行动表明他的不信。这里面所包含的清楚而简单的功课:神对付属灵领袖们的罪比对付普通人的罪更严厉,特别是当他们公开的行动涉及了神的荣耀时。

摩西因不能进入迦南而十分失望。他三次祈求神收回他的判词。但神的回答是:“罢了,你不要向我再题这件事”(申35226)。罪已经赦免了,可是有关律法的结果仍旧存在。

幸而这不是故事的结束。它还有荣耀的续篇。无比的失望在欢欣的命运里消失。主耶稣在迦南山头显示他的荣耀与威严时,有两个人与他说话:其中一个是以利亚,另一位则为摩西。他们谈话的题目是什么呢?“他们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就的事”(路931)。他们得参与秘密的会议。谈论耶稣要以神圣的方法,解救在罪恶中的奴仆,引导得蒙救赎之人进入真正的应许美地。

摩西的愿望达到了。他不蒙准许进入迦南应许之地的责罚是暂时性的。他如今已经预尝了将要到来的荣耀。他“已”进入应许之地,而且他的同伴不是别人,而是荣耀的主基督耶稣。

摩西的经验有时岂不也是我们的经验么?我们最高的渴望并不是常常能在地上得以实现的。应许之地仍在前头。完全的奖赏也常常不在此时此地。── 孙德生《神的门生》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