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以斯帖记第三章

 

Ⅳ 哈曼向犹太人寻仇(三115

{\Section:TopicID=133}A 哈曼晋升(三16

  亚哈随鲁王的弱点,在这里再一次刻画出来。他新委任的宰相愚弄他,使他一知半解地颁布了一项法令。

  1. 这事以后,指以斯帖在第七年立为王后之后(二16),又在第十二年之前(三7),哈曼被晋升仅在国王以下(参十3)。哈米大他Hammedatha)没出现在任何族谱里,可能是直系的一位先祖。亚甲族Agagite)叫人想起撒母耳记上十五章,扫罗跟亚玛力人打仗时,放过了亚甲,被神责罚。昔日以色列人还未来到西乃山,亚玛力人在利非订攻打他们(出十七816;参︰申二十五1719;代上四43),自此以色列人与亚玛力人就互相为仇。末底改出自扫罗的家族,扫罗没有置亚甲于死地。对照起来,末底改重演这一场斗争,却没有失败,也不示弱。七十士译本译亚甲作“粗汉”(bully),是把经文诠释给希腊文读者〔参九24,七十士译本把亚甲译作“马其顿人”(Macedonian)〕。

  哈曼的亚玛力根源,还有一点迹象,就是他“不敬畏神”(申二十五18)。“亚玛力人的行径,是对神拒抗顶撞,存心否认神的存在,认定宇宙的运作全在乎机缘……哈曼也是这样,那怕已时隔千年。”127 末底改与扫罗有不少“巧合”的相似处,他的先祖也称为基士,也与扫罗一样对抗亚甲族人。

  这一回哈曼晋升,固然是他刻意钻营而得的机会,可是也看出这次委任,完全没有种族歧视的成分。末底改虽有救王之功,晋升的却是哈曼。

  23. 波塞波利斯(Persepolis)的朝门口,是裁判的地方,有宽大的阶梯通上去,两旁有巨型狮像守卫着,门面约有六十乘三十公尺之大。王一切臣仆及其他人则在书珊王宫门口的阴凉处。至于王特别指派的官员,则留在王宫门内128。对长辈及尊贵人叩拜,向来都是东方人的礼仪,以色列文化也不例外。俯身跪拜,原是向神和君王的崇敬,但向人求恩时,也会俯拜(创三十三3雅各向以扫跪拜),或向人表示感激(例如︰大卫向约拿单,撒下二十41)。末底改坚决无论如何不向哈曼下拜;其实当时一般人对哈曼似乎都不大尊敬,因为人若尊敬他,就不必下令要人跪拜他了。其他人也许惟命是从,末底改却不做“摇尾狗”。他虽然是犹太人(四章),也不能宽免不跪;被掳的犹太人信心坚强,使他们有独断独行的勇气,令掳掠他们的人也不知如何应付(但三6)。

  4. 末底改这样坚持,誓死不屈,原是立意挑动对方的反应的。其他勉强屈服的人,就想看看是否有人可以免守这法令的。

  56. 哈曼其实一直没有发现末底改违例,到了有人告状,他才大发雷霆,无法宽容不顺从者。哈曼怒气填胸,却仍细心地铺设阴谋,不但向末底改报复,更要向他全族人报复;结果,族人与末底改同样强硬与哈曼对敌。叙述者这里卖弄两个近音字,哈曼烈怒Haman hema)。

 

127 Abraham D. Cohen, "Hu Hagoral The Religious Significance of Esther", Judaism 23 1974, p. 124.

128 Herodotus, The Histories iii. 120,提及两名省总督“坐在王宫门口”,参 Xenophon, Cyropaedia viii. 1. 6.

B 掣签择期(三711

  据权威人士说,作者所设定的主题就在这一段出现,就是普珥节命名的原因(“普珥”即“签”)。

  7. 掣普珥,就是掣签。古代东方用掣签定事,是十分普遍的惯例,在以色列,某些情况下也用来寻求引导(例如︰各支派在迦南分地,书十五1及下)。掣签用得合宜时,神会显示祂的旨意(箴十六33)。哈曼也在寻求引导,不过他一心想选一个吉日,于他的计谋有利的兆头,甚至等一年才采取行动也不在乎。尼散月Nisan)和亚达月Adar)在尼希米记二1及以斯拉记六15也出现过,希伯来的月份名称在被掳后,改用了波斯名字。

  89. 哈曼巧妙地取悦国王,使王觉得他所做的全是“为王的好处”RSV 直译)。哈曼的申诉中删去了一切细节,连该闹事的民族的名字也没有说明,这样国王根本没机会考证事情的真相。他说他们散居在王国各省,表示他们仍保留自己的身分,又说他们有他们的律例,不守波斯国的律例,因此为非法之徒。这样,哈曼设好陷阱,指控这民该被剪除。同时,他又答应付出大笔钱财来作这事。这是第一次提及哈曼是个富豪。他答应的是一笔大数目,很可能他打算囊括犹太人消灭后的家财,否则,若非手头有大财富,这样的献议实在是不智之举。

  哈曼这个献议,实在是很阴险的,把事实(半真半假的)和虚构的混作一谈。犹太人固然有他们自己的律例,可是他们并非因此就违抗波斯的律例。

  译作府库的,是另一个波斯字。作者很熟悉书珊宫廷的术语。这个计谋的屠杀,虽然凶残恐怖,却并非史无前例。主前五二二年,刚比西斯王(Cambyses)死后,马吉斯人斯麦尔地(Smerdis the Magus)夺了王位;当时波斯人设下阴谋杀他,每一个波斯人持武器,遇见马吉斯人就杀129。当时若非天黑了,杀戮就无法停止,否则全体马吉斯族人势必完全消灭。

  10. 国王一心以为这些分散的国民是远方的异族,与他敌对为仇,便把全权交给哈曼对付。戒指是国王掌权的印记,是全国都认准的权威。于是,哈曼得以自由行使职权,推行全面性的计谋。作者在此详细重述哈曼的全衔,意味深远,最后还加上犹太人的仇敌

  11. 这银子仍赐给你,国王似乎不肯收这笔银子,但更可能是他仍期望哈曼会把钱给他,然后,按“你所看为好的”(RSV 直译)方式依计行事。“看为好的”在暴君的口中,应有不同的意味,不过作者并未详述。作者所布的局,表示国家许多政策的决定,往往附带了不同的动机交织着。这里,个人报复的强烈动机,国王却全然不晓得。

  现代读者特别有兴趣追寻心理动机,历史家仍在考究何以有人要消灭犹太人,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因为直到如今,这情况仍然存在。不过,作者的重点似乎不在人的心理研究,而是神在这史事背后的目的。他的文笔似乎保持在纯客观的叙事,但最终权柄何在这问题,却隐约可见。伟大的亚达薛西王,其国权到底大到什么程度?作者至此已揭露他被王后公开抗拒,又被大臣摆布。在家、在国他究竟有多少控制权?

 

129 Herodotus, The Histories iii 6480.“波斯历上,这一日的周年纪念以红字出现,是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称为 Magophonia,或 Magi 被杀日。在那一天,Magus 人一个也不可露面,全族人留在室内,直到那一天过去。”(79

C 颁布御旨(三1215

  御旨草拟好了,译成国中各种文字,最后正式颁布,在这一段中详详细细描述出来。

  12. 正月十三日,这个日期可能是正式文件中的字眼,这一日对任何犹太人,都是绝不能忘记的,因为是杀逾越节羔羊的前一日(出十二6)。在这纪念性的庆祝里,复诵昔日神救他们脱离法老之手的一幕,必然会挑起一大疑问︰如今面临亚哈随鲁手下的厄运,神是否仍能以同样的大能拯救他们?因着信心,当然要以正面作答,他们年复一年在这一天的礼拜仪式即是肯定的响应(出十二2427),可是所面临的考验也是十分真实的。

  总督Satraps)是从波斯文转借来的字,是二十个地域的统治者,省长是治理省份的,各族的首领(可作“官长”),是当地委派的(参一3注释{\LinkToBook:TopicID=124,Name= A 波斯的榮華(一19})。这御旨虽然是哈曼下笔草拟的,但用王的印及名字颁布出去。王的印刻有王独有的名号,代表了他的签署。

  13. 王的驿卒把王的御旨以连递方式,传送到王国远近四方(参八10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9,Name= B 翻轉聖旨(八314})。剪除、杀戮、灭绝︰是三重的词句,是律法文件的风格,反映出“自古以来官式词汇的偏好,代代相传,至今不衰,今日美国(加上英国也不为过)与古代波斯仍不相上下”130。下面的句子也是一样,所有犹太人虽用男性形式,易误作妇人、孩子可幸免,所以在这死刑拘捕会上特别声明清楚,无论老少妇女。由颁令到亚达月十三日,尚有十一个月,因这是哈曼掣签所得的屠杀日。人们可以任意抢夺他们的财物,作为执行的诱饵;不过,仍很难想象竟可以这样正式下令杀戮,这样冷酷无情。

  1415. 这御旨随即颁布,使人们准备妥当,抄录patsegen)这字是波斯文,在圣经中只有以斯拉记及以斯帖记中出现过,共有六次,是以亚兰文及希伯来文的形式出现。

  最后一句用了对比的技巧作衬托。设谋者庆祝之余,书珊城却慌乱。作者对人民的反应很敏感,特别记载一般百姓对这骇人的御旨满肚狐疑,不知是怎么一回事。

 

130 Robert Gordis, "Religion, Wisdom and History in the Book of Esther──A New Solution to an Ancient Crux". JBL 100.3 1981, p. 377.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