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弥迦书第二章

 

叁 道德的关怀(二112

    (一)富豪的罪孽(二15{\LinkToBook:TopicID=197,Name=(一)富豪的罪孽(二1-5}

    (二)人民的公敌(二611{\LinkToBook:TopicID=198,Name=(二)人民的公敵(二6-11}

    (三)牧人与羊群(二1213{\LinkToBook:TopicID=199,Name=(三)牧人與羊(二1213}

    (四)首领的错谬(三18{\LinkToBook:TopicID=200,Name=(四)首領的錯謬(三1-8}

    (五)锡安的末途(三912{\LinkToBook:TopicID=201,Name=(五)錫安的末途(三9-12}

(一)富豪的罪孽(二15

本书从这段经文有一个新的转向,先知不是笼统地对众人指责,而特别提出某些人应负道德的责任,因为他们罪过,导致国家的败亡。罪与罚是必然不可或分的。这段严责为富不仁的,肆意破坏社会道德的秩序。在文体上有戏剧性的形式。说话的有三个,先知为发言人,耶和华也说话(或由先知代言,以耶和华的口吻),以及可恶的土豪劣神。先由先知宣告罪状,历数他们的罪恶(12节)。宣判由耶和华:“耶和华如此说……”(3节)灾祸降与这族,负重轭无法挣脱。然后有悲惨与讥刺的哀歌,包括富豪者在祸患中悲哀(4节)。最后论他们的结局,仍是先知的声音(5节)。

“祸哉,那些在上图谋罪孽造作奸恶的。天一发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来了。”(二1

“祸哉”向富豪宣告,他们贪婪财利,以罪孽来获取。其实他们已经相当丰余富有。在乌西雅王在位的时期,国中经济甚为繁荣,使有些人致富。但是他们贪得无厌,更想发财得利,以致不惜欺压穷人,用尽不正当的手段。

他们晚间在上思想计划,图谋恶事,在天一亮,到早晨就行出来,甚至等不到天亮,就要施行(参阅诗卅六4)。

他们作恶,不是一时冲动,无法胜过试采。他们有许多时间在图谋奸恶,可见罪孽是故意的,经过长期的孕育,是存心犯罪的举动。这既然是蓄意的,罪不可赦。看来他们是勤劳的人,甚至在上都不好好休息睡眠。但是他们用在不正当的事上,这样劳神是否值得?他们看财利比甚么都大。“因手有能力”有译为“他们的能力就是他们的神”。1他们完全倚靠自己,无人阻止或制裁。他们更无法无天。

在希伯来人心理中,上是思想计划的场合。诗篇第四篇四节,人在上应有省察的机会,心里思想,就有肃静端正的态度。第六十三篇六节,诗人在上思想神,就引发赞美与歌颂。可惜恶人不肯务正,在上图谋恶事,所以后果不堪设想。

“祸哉”是语首的惊叹,却不是咒诅。这里先知为看见恶人作奸犯科而悲恸,为他们消遥法外而哀号,为穷人在他们欺压下痛苦而悲伤。这里也必有严正的口吻,为公义的神宣告罪状,宣判、严责与定罪。这是先知常用的语气,在其他的先知著作中屡见不鲜。这种悲叹语也有引发听众或读者注意的用心,比“看哪”更为有力。

“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霸占房屋和产业。”(2节)

这些恶人的贪图意愿,就立即付诸行动。他们犯了第十条诫命,轻忽基本的人权。古时的财富最主要的是田地。田地原是耶和华所赐给的,他们代代相传,由祖先传下来,使他们可以保守祖产家业。他们靠着有限的田地产业,终年辛劳,维持生计。一旦被富豪夺取,必陷在极贫困的地步。那些恶人可能是用高利贷的方法,使穷人无法偿还债,结果只好让恶人来占据与夺取。在亚哈王的行动,夺取拿伯的葡萄园(王上廿一章)。先知何西阿也有叙述:挪移地界(五10)。以赛亚更有具体的描述:“祸哉,那些以房接房,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只顾自己独居境内”(五8)。这是欺压邻舍的行为(利十九13)。先知弥迦是农人出身,他深知农民的疾苦,更看到富豪的欺压,令他爱惜,无法忍耐。

“夺取”与“欺压”,在旧约中多处将二者并用,虽然译词不尽相同,如抢夺与欺人(诗六十二10)、抢夺与欺压(耶廿一12及廿二3);欺人抢夺也在以西结书第十八章十八节及第廿二章廿九节。

在七十士译本,加插“孤儿”的字样,是否因父亲故去,家庭在变故中遭人斯侮?所以先知必须仗义直言,为受苦者辩屈伸冤,求公义之神施行审判。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筹划灾祸降与这族。这祸在你们的颈项上不能解脱。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因为这时势是恶的。”(3节)

先知奉命发言,以耶和华的口吻宣告审判。神怎会视若无睹呢?恶人图谋作恶,现在神在筹划刑罚。公义的神断不会以有罪为无罪。“祸”与“恶”是同一个字,前者是物质的,施以天灾人祸作为罚恶的方法。后者是道德的失败,不能符合神公义的要求。罪恶的因,必有刑罚的果。人种的是甚么,收的也是甚么,因为神是轻慢不得的。

这灾祸要降在这族,这族是那些欺压的恶者,可能也更扩充至整个支派与民族,指犹大国,以色列全家,审判必临到选民。这祸好像重轭一般,压在他们的颈项上,无法摆脱,因为轭实在太沉重了。这是先知书中常用的表象(参阅赛九4,十27,四十七6;耶廿七8,廿八14;结三十18,廿四27)。申命记第廿八章四十八节:“铁轭”必更沉重不堪。

以前那些富豪骄傲狂妄,昂首而行,因为他们自视太高,以为他们可以恣意横行霸道。现在苦难当头,被敌人掳掠俘获,好似负轭的牛一般,他们沦为奴隶,如牲畜一般,低声下气供奴役与驱使。

“到那日必有人向你们提起悲惨的哀歌,讥刺说:我们全然败落了。耶和华将我们的分转归别人,何竟使这分离开我们。他将我们的田地分给悖逆的人。”(4节)

到那日,就是耶和华的日子,是祂施行审判,彰显祂威荣的那日子。那时已经太迟了,无法挽回的刑罚灾祸必然临到。“有人向你们这些作恶的人提起哀歌”,以智慧文学的格调,内容甚多讥刺的语气,并且以那些受罚者的口吻:我们全然败落了。

这是四行诗,哀歌的韵律十分分明。照原意译出:“败落,一切都败落了!”

耶和华取消我们的权利,将我们的分转归别人,好似一种法律的程序,作过户的手续。田地是耶和华的,祂有权赐给,也有权重新分配。但是耶和华赐给以色列的地业并未转归别人,别人夺取掳掠也只是短暂的。因此有的学者不以“耶和华”为主词,事实上希伯来文只有第三人称“他”,这里以意译的方式作“我们的田地非法转归别人。”2七十士译本的译词不同:“我百姓的分以准绳量度,无法恢复。”量度之后就分开,无法复原或复合,我百姓的名是指田地,圣经中常有类似的用词(参阅创卅一14;王下九36;结四十八21;摩七4)。

“何竟使这分离开我们!”这是一种不足置信,却无法不接受的悲叹话。最不堪想象的,是将田地分给悖逆的人。从以色列人的想法,悖逆的是外邦人,这里是指当时的侵略者,必指亚述而言。有的将“悖逆的人”,译为“掳掠的人”。显然是神所许可的。不然怎会发生?

“所以在耶和华的会中,你必没有人拈拉准绳。”(5节)

这是哀歌的结语,但也是哀歌之前的补充话。第三节说:这时势是怎的,表明“那日”将到,灾难之日来临,但是这最末的光景,有极悲惨的事发生。恶人不仅失去产业田地,也失去权利,参加复兴后重新分地的圣会。

圣会是以色列会众聚集敬拜与分享神恩惠的场合。想当年约书亚为各支派分田的时候,有耶和华的圣会。这是具有敬拜的仪式,且共襄盛事的大会,诗篇第十六篇反映那种情景:“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56节)

关于拈的事,虽是古时较为简单的方法,来确定神的旨意。但是原则在那里:“韱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箴十六33)。田地被外邦人蹂躝又占据,但日后他们必败亡,耶和华的子民在复兴时必得回地业,拉准绳重新建造,但是恶者必不会有分,只有义者可得耶和华的赏赐。

本段(二15),充分表达了强烈的义怒。弥迦必站在人道的立场,为众人争取基本的人权,任何不义的事必不容纳。先知并非以革命者的身分,向众恶挑战。他只以属灵的观点,有很深的道德意念,认为历史是神公义的法场,施行罪恶的公义作为。

为争取社会公正与道德,先知必不容抢夺与欺压的事,若从新约的重点看,先知强调受托的管家职分,人不可贪婪,因为神所赐的,应该领受而且承认,更加上感恩。尊重别人的权益,使人们都可享受神的丰盛。在新约中,保罗说贪婪与拜偶像同罪,拜偶像是离弃耶和华,不忠的罪,同样应用在贪婪上。

不贪婪,却忠于神所嘱托。神所赐予的,好似田地一样,要善加利用,要为持守与建立,珍惜重视,行神所喜悦的事。

 

1 这种说法,有两种希腊文译本 Aquila Theodotian 的译词作为凭证。参阅 J.M.P. Smith, Micah, Zephaniah, Nahum, 57.

2 Delbert Hillers, Micah, 32.

 

(二)人民的公敌(二611

犹大的败落,是由于宗教与道德的失败。富豪的贪婪行不法的事,导致道德的失败。现在转向假先知,他们使以色列不虔,是宗教的失败。一般人当然憎厌弥迦的先知信息,但是真理才是人们所需要的。假先知是人民真正的公敌,怎可容他们存在?

本段在文体形式上也是承接上文的,主题是继续的,仍着重在罪与罚。以先知预言开始,神的圣言作结。第八至十节有一个重复的用语:“兴起”或“起来”,有命令有责备,非常生动有力。

“他们说,你们不可说预言,不可向这些人说预言,不住的羞辱我们。”(6节)

你们不可再讲预言,这是先知常受的警告,在阿摩司以前,已经有人嘱咐先知说:不要说预言(摩二12)。阿摩司常受警告,要他保持缄默(五10,七1013)。以赛亚也有类似的经验(廿八910)。在玛拿西的时期,更受这样的迫害,禁止先知的工作(王下廿一16;参阅耶十一1823以及廿六10起)。以赛亚书第三十章十节足以解释这里的话:“他们对先见说:不要望见不吉利的事,对先知说:不要向我们讲正直的话,要向我们说柔和的话,言虚幻的事。”

弥迦指责两种人,为富不仁的,与迷信伪善的。这两种人往往联合起来,做各样不法的事,成为社会的毒瘤。先知认为他们的阻止是无效的。他们不住的羞辱,但并不因此得逞。

“雅各家阿,岂可说,耶和华的心不忍耐么?这些事是祂所行的么?我耶和华的言语,岂不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么?”(7节)

“雅各家”在这里是称呼,有的是与上节连起来。“羞辱不会临到雅各家。”人们认为真先知的话不足置信,他们论灾祸的预言不会实现,不会真有羞辱临到雅各家。这是可能的译词,却大多不接受,本节还是以“雅各家”起首。

还有其他可能的意译,作为解释,“你这称为雅各家的”,“雅各家所说的话呀!”“你向雅各家这样说话!”“雅各家,这是多么重要的话!”3提出雅各家,因为雅各是神的选民,神怎么会不保护她呢?正如第三章十一节所说:“耶和华不是在我们中间么?灾祸必不临到我们。”这种自以为安全的感觉,使他们在神的恩典中堕落,是他们的致命伤,申命记第廿六章十七、十八节也有类似的观念:“你今日认耶和华为你的神……耶和华今日照祂所应许你的,也认你为祂的子民。”

他们问说:耶和华的心不忍耐么?祂是恒久忍耐的,所以祂决不会将灾祸降下。其实这只是一半的真理。另一半是指神的公正与公义,祂的威严与能力,怎可略呢?那些有罪而不知悔改的,还在自我安慰、自圆其说的,实在太危险了。但是神的公义,对正直的人只有益处,他们尊重神的话,听从祂的命令。审判对他们不是威胁或恐吓、却是警戒与提醒,使他们悔改,追求圣洁。神道德的要求不敢忽略,却尽力为善,行事为人端正,不必惧怕未来的灾祸刑罚。

论耶和华不忍耐,是指祂心地狭窄,神怎会如此?这字另一个意思是短少,指神的眼光短促,不从长远来看。神当然不会这样,所以那些人振振有词,认为他们的信仰观念十分正确,却因此使多人苟且因循,不切实悔改,终于遭受刑罚。假先知的贻害众人,何等可怕!

“然而近来我的民兴起如仇敌,从那些安然经过不愿打仗之人身上剥去外衣。”(8节)

其实自称为神的子民,怎能算是属神的呢?他们离弃神,已经算不得是神的子民。他们是先知何西阿所取的名“罗阿米”不是我的民。他们兴起的仇敌,作奸犯科,是以色列社会不安的主要因素,他们无恶不作,才使国内没有太平。内里的不安更使外患无法防止。那些平民,是爱好和平不愿打仗的人,受欺压,甚至被剥去外衣,为欠债当作当头,是律法不能许可的。如果取了不还的,更使穷人在晚间陷于寒冷受冻的无助情况之中(出廿二26起)。有一种译词,将“不愿打仗之人”译为“从打仗回来的人”。他们没有在战场上阵亡,但回来时已一无长物。但是他们受欺压,连唯一的外衣都被剥去,实在可怜之至。4

“你们将我民中的妇人,从安乐家中赶出,又将我的荣耀从他们的小孩子尽行夺去。”(9节)

欺压者将妇人从家中赶出,那些妇人很可能是寡妇,她们已经需要社会的慈善救济,但是那些恶者仍不放过,欺凌她们,她们陷于赤贫之中,家是唯一的地方,使她们还可栖身,算是她们安憩的地方,但仍被人们赶逐出来,以致无家可归,有家也归不得。

不仅寡妇,甚至孤儿,也许他们还有一些父亲遗留的产业田地,是他们的光耀,因为这是耶和华赠予先祖的。耶和华曾说:“我怎样将你安置在儿女之中,赐给你美地,就是万国中肥美的产业”(耶三19)。这就是“荣耀”的涵义。这也被恶者夺去,无疑犯了极重的罪。律法禁止这样不法的事。田地产业是耶和华所赐的,又是列祖遗留下来,代代相传,为最珍贵的,人人都应该珍视尊重,对寡妇孤儿更加重要,怎可任意被人抢夺?“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出廿二22)。更是律法所规定的。所以这样的罪无可宽宥,更加严重了。

“你们起来去吧,这不是你们安息之所,因为污秽使人毁灭,而且大大毁灭。”(10节)

先知的话从指责至命令,也许他讲话的对象不再是恶者,而是其他众人,给予他们逃脱的机会,他们不需要与恶人一同灭亡。

这不是你们安息之所。迦南地原来是安息之所,是神所应许的。“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安息地,所给的产业”(申十二9)。迦南地就是安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那世代受神厌弃,神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诗九十五11)。

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那地因外邦人的宗教而污秽,所以他们必须被逐出(利十八2428)。现在玷污的不是迦南人,而是以色列人,是他们的罪污。这样的罪恶污秽必被除灭,神公义审判的目的就是在此。

他们离开迦南,不是投入被掳的行列中。但他们必须离去本地,不能再在污秽毁灭之地。

“若有人心存虚假用谎言说,我要向你们预言得清酒和浓酒,那人就必作这民的先知。”(11节)

这里再论假先知的危害,他们存心虚假。他们既没有信息,只有编造谎言。只要有人供给他们酒喝,他们可以照大众的兴趣说预言,完全投人所好,迎合人们的心理。人们都展开膀臂,大事欢迎,要这样的人作先知,然而真先知如弥迦的,反而不受欢迎。这是本节经文的一种解释。

另一种解释,是先知为投人所好,专以乐观的说法,论神怎样以物质的丰裕满足人,有清酒与浓酒,物产丰富,到处滴满甜酒。这样讲法,一定也备受欢迎。

听耶利米提出的警语:“耶和华的默示你们不可再提,各人所说的话,必作自己的重担,因为你们谬用永生神万军之耶和华我们神的言语”(耶廿三36)。物质丰饶的应许在先知的预言中甚多(如摩九1314;珥二24以及耶十三12)。但是那在复兴的时候,在耶和华施行刑罚之后。祂作了清除洁净之功夫,祂广行赦免之恩。才有这复兴的气象。虚假的谎言却不然,他们将罪恶轻易地忽略,认为神的刑罚可以免除,神必恒久忍耐,不轻易发怒,就能带来福祉与丰富的福分,完全不着重神的公义。

 

3 J.M.P. Smith, Micah, Zephaniah, Nahum, 60.

4 Rolland E. Wolfe, The Book of Micah, 915.

 

(三)牧人与羊群(二1213

这是复兴的理想,论牧者君王与羊群国民,牧者必领羊群安然进入羊圈,得以凯旋胜利。大多学者认为这两节出自编辑者的手,为以后附加的。其原因是这两节与上文不甚衔接。5但是上述的灾祸之后,必有恩惠,也是先知信息常有的格调,不足为奇。这段的开端是耶和华发言,之后(13节),耶和华为第三人称,这种形式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更迭,也是第四章六、七节的形式,在用语方面也与那段相似。所以仍可能是原作者的,并不破坏本书的合一性。

“雅各家阿,我必要聚集你们,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处,如波斯拉的军,又如草场上的羊群,因为人数众多,就必大大喧哗。”(12节)

雅各与以色列在此处不只是北国,而是十二支派,他们曾经分裂,现在却合为一群,安置在一处,好似以前在扫罗、大卫与所罗门的王朝。这样的合一实在是首要的。

神的招聚是多方面的,将他们分散在列国的召回,被掳的也必归来,南北更连在一起,合成一群。以色列剩下的是指余数,是劫后余生的人们。

当他们聚在一起,好似波斯拉的羊。波斯拉必是有丰富的草原,所以多产羊群。但是“波斯拉”原意与“羊圈”十分相近,可能是在羊圈中的羊,合成一群,也十分安全。6

人数众多,就成为十分喧哗嘈杂的声音,一片热闹,指繁盛的景象,但是“喧哗”一词,也可译为哀恸。他们必受外邦的欺压太久,发出呼救的声音。他们好像从埃及逃离的以色列人过红海。“他却领出自己的民如羊。在旷野引他们如羊群。他领他们稳稳妥妥的,使他们不至害怕,海却淹没他们的仇敌”(诗七十八5253)。耶和华是“领约瑟如领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阿。”(诗八十1

“开路的在他们前面上去,他们直闯过城门,从城门出去,他们的主在前面行,耶和华引导他们。”(13节)

这里可能有两幅图画。一幅是以色列人逃离被围之地。敌人已经围困,他们已无法突围。但是牧者是开路者,他可以作成突破的冲锋,冲破一切障碍,领羊群到安全的地方。从城门闯出去,甚至敌人都无法阻止或杀戮。有王在他们面前,他们可以雄纠纠,气昂昂地出去,是胜利者的姿态。

另一幅图画是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被掳之地如同牢狱,他们被囚禁在其内,没有自由,更无法出来,但是神要叫他们被囚的出监牢,被掳的得释放。一切的障碍都可除去,甚至冲出城门,突破出来,耶和华是王,在前面走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得胜归回。这情景好似出埃及的经验,现在是新的出埃及。这是救恩的经文。

第二幅图画可能更加真实,被掳之事既是先知所预言的,被掳之后又如何呢?他显然以盼望为结局,救恩的盼望是先知的信息。

关于突破,不是将羊圈捣毁,而是除去障碍,更从敌人的围攻与围困之中出来。“耶和华在我面前冲破敌人,如同水冲去一般”(撒下五20)。耶和华必在前面行,领导他们,因为这是凯旋的行列。

如果这段经文描述弥迦当时的情况也无不可,因为以色列北国已经败亡,南国也将在危难之中。神的子民分散在各处,甚需招聚、聚拢,他们需要救恩,需要复兴,需要联合,需要神在他们前面走。他们需要耶和华引导他们,行走历史的进程!

 

5 Albert Condamin, "Interpolations ou transpositions accidentelles" Revue Biblique, 7 1902, 37997.

6 Leslie C. Allen, The Books of Joel, Obadiah, Jonah and Micah, 300.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