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第四讲(出埃及的三个历程)

 

  出埃及

  过红海

  经旷野

  (一)

  以色列人先要将羔羊的血,涂于门楣,过了逾越节,然后离开埃及。故信徒也当先洗洁其罪,然后进一步与世界区别过来。请看这图里的红线,是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行程。他们行程的起点,是在逾越节;我们奔跑天路,也当从靠主宝血起首,故我们得救之后,就是跑天路的开始,不是跑天路的终结,这点我们要认识清楚!

  出埃及记十二章四十一节说:‘正满了四百卅年的那一天,耶和华的军队,都从埃及地出来了。’此后,他们的前进,似乎有些可虑,迦南是从未到过的地方,旷野是茫茫无涯的一块,若不是有一领导者,怎能达此美满的所在?然十三章廿一节说:‘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那可以行走。’故我们离开这物质的世界,想到那属灵的迦南,遥望前途,未免惆怅。然惟当顺从主,信靠主,不灰心,不丧胆,主自有其引导的。以色列人既有此两件东西,——云柱火柱——则无论何时,都可以前进。故我们亦当时常进前,不要退后。并且,以色列人因有火柱照耀,一路都有亮光,我们跑走天路,亦是没有黑暗的,因为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以色列人走路时,上面没有帐棚,烈日炎炎,多么难堪?幸有云柱在上,不特做他们的引导,亦且做他们的覆盖。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这个奇妙的恩典,能不令人赞美不置!诗篇说:‘他铺张云彩,当遮盖,夜间使火光照。’在此事就可以证明。

  请再注意火柱云柱的三个地位。第一个地位,是在以色列人的后边。十四章十九节说:‘在以色列营前行走 神的使者,转到他们的后边去,云柱也从他们前边转到他们后边立住’。为甚么?因为法老见以色列人在他面前逃跑了,心里有些舍不得,于是又刚愎起来,遂发令追赶以色列人。后闻他们安营在比哈希录,以为他们是走错路了,故欲追赶他们回来。(比哈希录,原文为自由的开始。法老见他们获得自由,要再来捆缚他们。魔鬼亦往往这样对待神的儿女。)在这危急万分的时候,耶和华却用云柱间隔他们,一边黑暗,一边发光,使他们两下终夜不得相近。故火云柱头一个地位,是在他们后边保护他们。

  第二个地位,是在以色列人的前头。民数记九章十七节说:‘云彩几时从帐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几时起行;云彩在那里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里安营。’还有一处圣经说:‘火柱在他们的前头,领他们寻找安息之地。’这是言火云柱第二个地位,是在他们的前头,引领他们。

  第三个地位,是在以色列人的中间。出埃及记四十章卅四节说:‘当时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这是言火云柱在他们中间,和他们同在。他们既有引导和保护,又得主与同在,还怕甚么?

   神今日亦有两件为我们的火柱云柱,即圣经兴圣灵是也。诗篇一一九篇谓:‘主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又谓:‘主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圣经亦为我们的领导者,引导我们入于真理之中。我们在这个广漠无垠的世界,真是前望茫茫,后顾渺渺,幸有圣经和圣灵,如火柱云柱然。引导我们使知所趋安避危,不致行差踏错。故我们做事为人当凭此二者为标准,为指南。比方人诱卖鸦片,我与圣经一对,觉得有悖圣经,即禁止不做。在未行事之前,又须祈祷,求得圣灵的指示,这即是火柱云柱引导和保护的意义。

  (二)

  以色列到了红海,是到了一个最难的关头。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差不多濒于绝境。他们似此时难免有些怀疑,以为 神只能救他们于昔日,不能救他们于今朝了。我们有时也是这样,在遭遇困难的时候,魔鬼便尽其恫吓的技俩,使我们忧疑自己不能得救。

  但 神毕竟是万能之主,他立刻使海水分开,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惟跟着以色列人下海的法老全军,却皆推翻在海中,连一个也没有剩下。

  红海是表甚么?是表耶稣的死。哥林多书说:‘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于摩西。’(林前十章二节)这是好像说:红海是摩西的洗礼。洗礼的意义,不是表与死联合么?故以色列人下红海,是表信徒与主之死联合,必如此,才可得救。

  红海的路,对以色列人是一条生活之路,在埃及人都是一条死亡之路。耶稣之死亦然,在信者方面,乃为得救的源泉,在不信者方面,却为灭亡的香气。所以希伯来书说:‘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就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希伯来二章十四五节)所以耶稣的死,是有两方面的,对鬼是败坏,对人是拯救,无怪人称主之死,为奇妙的死了。

  逾越节是表耶稣之死,红海也是表耶稣之死,或将疑有淆混。那知逾越节之死,是对 神方面而言,救我们脱离公义的审判;红海之死,是对魔鬼方面而言,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捆缚。故前是救我们脱离 神的手;后是救我们脱离魔鬼的手,前后不同,乌可相混?

  出埃及记十四章十三节说:‘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请注意! 神只叫他们‘站着看,’不叫他们‘起来做,’因为得救不是人的工作,以弗所书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不是出于自己,乃是 神所赐的,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二章八九节)

  其后, 神又发出一道命令,对以色列人说:‘往前走’!‘下海中’!(出十四章十五六节)不必作甚么,只要听命往前走,下海中,便可得救。我们要做成得救的工夫,也须努力向前行,进入基督里面,相信他的死,就是我的死,并与他的死,切实联合。罗马书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么?’(六章三节)可见受洗的意思,就是与主之死联合,站在主死的地位。

  从前有两队兵,在旷野打仗,失败者往前跑,跑得很快;得胜的上前追,但因风势甚猛,力追不及,后乃纵火焚烧,以为风乘火势,火藉风威,只站在看着,前面的败兵,将必悉数烧灭。不料败兵的首领,也下令纵火,从来他们都站在火烧过后的地位,竟得免于难。这样看来,我们站在耶稣死的地位,得以不死,也是这个道理。

  以色列人过红海时,是走干地,虽经此长途,也易于走过,故我们与主之死联合,去跑天路,也是很容易的,惟主则很难很苦吧!我主死时,口里很渴;我们则不致于渴。我主死时,手足满有钉痕,血迹模糊,心也破裂,痛楚之极,我们却没有痛苦;……好像以色列人过红海;不曾有一点水湿身然。可是主就如诗人所说:‘你的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响应,你的波浪洪涛漫过我身’(诗四十二篇七节)了。保罗在哥林多前十五章五十五节说:‘死阿!你得胜的权势在那里?死阿!你的毒钩在那里?所谓‘权势,’我们大概明白;所谓‘毒钩’,是甚么意思?‘毒钩’两字,英文译作‘刺’,有如黄蜂的毒刺一般。人若扑打黄蜂,则牠立将此毒刺加于人身,使人肿痛不堪,以泄其忿。然此黄蜂以后,无论飞往何处,再不能用毒刺以伤人,因已没有了。故我们可以对牠说:‘黄蜂啊!你的毒刺在那里呢?’各位!我们向死,亦可以讲此得胜的话。

  以色列人上岸后,红海之水,即复合如初,此后,他们不能再回到埃及去了。故我们既已得救,也再不能再沉沦。我们既与主之死联合,也再不能与主之死分开。盖主之救恩,是永远的,得此救恩的人,必永远不致灭亡。

  以色列人过了红海,头一件事,是赞美 神。由埃及十五章一至十八节,就是他们很好的颂主诗歌。使徒行传里面,记载有许多人得救后,充满了喜乐,开声赞美主。在出埃及十四章卅一节说:‘以色列人看见耶和华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华,又信服他和他的仆人摩西。’这里有个很好的次序:

  (一)看见

  (二)真信

  (三)赞美

  许多人唱诗赞美主,是有口无心的。许多人在诗歌班里唱得虽抑扬可声,可是心里不曾相信,故丝毫不能感动人。故我们的赞美,当在相信之后,才有价值。

  (三)

  以色列人过了红海,离了埃及,到了书珥的旷野。但当防备一事,即身已离开埃及了,其心已离开否?实际上他们的心,却未曾离开埃及呢!他们有十多次想到埃及:没得喝,想到埃及的水,没得吃,想到埃及的肉;行路疲倦,想到埃及不用多走路,前有仇敌,想到埃及没有仇敌。……今日许多信徒亦然,身虽出了世界,而心却在世界,贪世界的钱财,爱世界的名位。…然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死亡,痛苦,…已得了相当的报应,我们看了这个鉴戒,亦当知所反省了!

  他们到书珥时,本有一条快捷方式,可达迦南的,但 神不叫他们走此快捷方式,何故?请看出埃及十三章十七节说:‘法老容百姓去的时候,非利士的道路虽近, 神却不领他们从那里走,因为 神说: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就回埃及去!’ 神怕以色列人不是能征惯战的非利士人的敌手,故避易趋难,舍此快捷方式而不由,其后使他们和亚扪人等打仗,渐渐学习战术,再进而与非利士人决战,才能胜过他们。这是 神的苦心呢!而且,非利士人是表空中的魔鬼,亚玛力人是表身内的情欲,我们第一步要胜过内敌——情欲,才能胜过外敌——恶魔。

   神在旷野要试验他们肯不肯顺服,使他们多遇艰难和仇敌;我们若未到属灵境, 神也要试验我们,若能忍耐顺服到底,便可得救。他们过见什么艰难?他们到了书珥旷野,走了三天的路程,却不得水喝,(出十五章廿二节)多么苦啊!他们不胜其苦,便发怨言了。这是他们第一个试验的失败。离这不久,他们唱诗快乐,赞美主恩,一旦略受艰难,便怨声载道。易赞易怨,变幻无常。

  我们在此世界,第一件是感觉世界无水,但耶稣是我们生命的活水,耶稣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我们亲就主吧!因为只有主能满足我们的心呢:

  以色列人在旷野第一个所到的城,就是玛拉。他们到玛拉有水了,可是水是苦的,不能喝。(出十五章廿三节)信徒在灵程中,有时也会到了玛拉,或遇贫病死亡,心中痛苦,没有快乐。但玛拉之水虽苦,幸 神有办法。出埃及十五章廿五节说:‘摩西呼求耶和华,耶和华指示他一棵树,他把树丢在水里,水就变甜了。’这里 神用一根木头令水变甜,好像暗示我们遭遇艰难时,仰望那钉十字架,挂在木头上的主,就可以转忧成喜,反危为安。

  旧约时有三个希伯来的少年人,曾被人放进火炉里,是无异于到了玛拉然,惟 神不是叫火熄灭,乃是叫圣者与他们同行,致火失了本来的力量,不能毁伤他们。保罗和西拉,被囚于狱里,也无异于到了玛拉然,惟他们在狱里唱诗,使玛拉的水,变为甘甜。故我们不怕苦难,所怕者是没有主同在。

  到了玛拉以后,接着便到以琳,以琳与玛拉,十分异样,那里的水是甘甜的,并且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有水可解渴,有果可疗饥,真个是快乐之地。各位,我们有时到了玛拉,有时也到了以琳。但以琳不是迦南,不过有点像迦南吧。他们到了以琳,好像得尝了迦南的滋味;故我们现在虽未进到天堂,可是尝过天堂的滋味。求主帮助我们,使我们很容易的经过旷野的灵程,早到迦南的美地!──  缪绍训《由埃及至迦南──信徒的灵程》

 

基督教阿们网